都市快报讯 杭州的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一段“阵痛期”。在道路更新与升级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施工导致交通拥堵、人车混行、通行不畅等状况的出现。
6月中下旬,快报“民意直通车”聚焦城市道路的小Bug,接连报道了中河路人行立交桥因路窄车多、光线不佳、人车混行导致多起事故;环城北路中山北路口南向北未设左转箭头灯,非机动车抢道左转、机动车通行易“打结”的问题。
报道引发热烈讨论,这段时间在“民意直通车”实时互动版上,不断有感同身受的读者反映身边道路存在的小Bug。
两周时间过去了,这两个地方的问题解决了吗?“民意直通车”记者再次去现场看了看。
回访1
中河路人行立交桥
增设照明、完善标识、改造排水……
施工方:让车速“慢下来” 让行人放下心
再次来到中河路人行立交桥南侧出入口,变化显而易见:地上多了人行横道线和黄色的转弯导向线;路口处也重新画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导向标线,并安装了隔离带。
环城北路建设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接到市民反映之后,交警部门进行踏勘和研究,并提出了增加照明、完善标识、改造排水、人非尽量隔离、更换沥青、加强管理等措施。公司也立即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
这位负责人解释,人行立交桥南侧出入口,虽然是一个小型的路口,但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会有人车经过,针对此处的优化,主要是让非机动车“慢下来”:“针对南北方向上下桥的非机动车,我们会同交警安装了隔离带、减速带控制车速,还撤除了拐角处的岗亭,避免了交会车辆因视线遮挡引发交通事故。”
往桥面上看去,原本那段黑乎乎的路面被新安装的12盏路灯照亮。“原先路灯到了晚上才会打开,忽略了白天光线不足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说道,“接到市民的反馈之后,我们新安装了12盏路灯,并将所有光源设置为24小时常亮,这样白天骑车经过,就不会再有‘眼前一黑’的感觉了。”
除了增设照明,还有一些细节优化,体现在看不见的地方。这位负责人指着安装在高架桥墩侧面的白色水管告诉我,这些水管是中河高架桥面上的排水管,原先是雨水会顺着水管直接流到人行立交桥的路面上,很容易造成路面湿滑与积水。“现在,我们微调了水管的位置,把它们移到了侧面,这样桥面上就不会再有积水了。”
梅雨季节,针对立交桥防滑,施工方设想了两个提升方案:
南北两处长下坡,我们准备重新铺设一层沥青,颗粒介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这样既美观又防滑。桥面中央的防滑钢板上,我们准备铺设一层类似塑胶跑道的颗粒,这样一来,哪怕下雨,过往车辆也能有较好的抓地力。
“除此之外,人车分离的优化方案也正在论证当中。”这位负责人表示,“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确保过往行人与车辆的通行安全,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环节。欢迎市民们继续向我们反馈存在的问题。”
回访2
环城北路和中山北路交叉口
路口新设两块“二次过街”提示牌
半小时内还是有8辆电动车抢道左转
昨天上午,有读者报料:“民意直通车”的报道起效果了。环城北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道上,多了块提示牌,提醒南北向左转的非机动车需要“二次过街”。
下午3点,我来到了环城北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在路口东南角的非机动车道旁,我看到了一块白底的提示牌。提示牌上方是路口的简图,并配以图例说明:想要左转的非机动车,禁止直接左转,而是需要先后两次直行,走一个直角。下方是11个大字:“左转非机动车,请二次过街。”
附近的环卫工人告诉我,这块牌子是这几天才放在这里的,斜对面也同样有一块。
虽然还未到晚高峰时段,该路口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还是不少。我数了数,每一次等红灯的时间,路口都会停下二三十辆电动车。
我在路口处观察了近半小时,发现提示牌起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6次红绿灯,共有8辆电动车直接抢道左转。有几辆车一看就是“熟练工”了,在绿灯还没亮起前,直接骑到路中央,一变灯直接赶在对向直行车之前加速左转;还有的电动车更在双向直行的车流中间左摇右摆,硬生生挤出一条左转路。
随后,我穿过马路,在路口的东北角,也就是提示牌上显示的“等候区”继续观察。在接下来的4个红绿灯中,只有2辆电动车按照指示牌要求的方式完成了“二次过街”。
两位车主都是女士,其中一位戴着粉色头盔的女士说,自己没有注意到路口有提示牌,因为怕有危险,此前也一直是这样直角过马路的;另一位女士是外卖配送员,面对我的提问,她回答说:“车子多也转不过去,等几秒红绿灯不碍事。”
你身边的道路小bug,解决了吗?
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中河路人行立交桥的道路小Bug?两周前,我们请读者来反映问题,得到了热烈的回应。
其实就像环城北路建设施工方做的那样,一个醒目的警示标识,一段设置合理的减速带,一盏照亮路面的日光灯……小小的改变,就会让安全系数提升不少。
半个月过去了,我们想问一下:你身边的道路小Bug,解决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