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营街道近3000个车位接入“城市大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6-29 07:26   

不仅可以告诉你“最快停哪里”,还能找到更实惠的停车场 

上城区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霞复盘城市大脑应用

都市快报

过去,杭州市中心庆春路、马市街和直大方伯等街道上,等候进入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停车场的车辆经常会排起长龙,这不仅增加了司机停车的等候时间,由于排队车辆会占据路面车道,这也对周边道路的通行情况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加剧了市中心的拥堵。

6月之后,很多市民会发现,庆春路、马市街和直大方伯的车辆排队长龙逐渐消失了,道路上原本起排队导流作用的隔离栏被相继拆除,医院门口的排队专用车道被取消,道路比以前更通畅了,而去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停车也更方便了。

这一切的改变,与“城市大脑”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摸排医院周边停车资源 将3000个车位接入“城市大脑”

停车难,一直是困扰浙大一院和浙大二院周边的问题。两家医院分布在窄窄的直大方伯两端,这里是浙江日门诊量最高的医院之一,日门诊32529人次,日入院87489人次。

这给周边地区的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日机动车辆为10887辆,停车排队最多时,有408辆车同时在排队,最长等候时间260分钟。

之前,相关部门以及两家医院内部,已经通过建造停车场、优化车位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力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车位。然而,因等候停车而导致车辆大排长龙的场景,在两家医院的道路上仍较为常见。

“两大医院内部的停车位比较紧张,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在医院周边,还分布着一些停车资源,这部分的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来医院就诊,有着停车需求的市民提供服务。”

上城区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霞说,为了解决属地内停车难问题,他们想到了“城市大脑”,先化零为整,将两大医院周边可利用的停车资源,全部接入“城市大脑”。

他们先对医院周边的停车资源再次进行摸排,包括商务楼宇停车场、酒店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以及路面泊位等。

“并不是每一个停车场都适合作为两大医院停车的承载点。”陆霞表示,有的停车场本身车位停车需求很大,车位空余不多,有的停车场与医院的距离太远,停车后的步行距离太长,还有的停车场根本不对外开放。

经过一番摸排挑选,小营街道最终选定了十余个停车场库,共近3000个车位接入“城市大脑”,承载两大医院的停车需求。

化零为整后“城市大脑”统一指挥

为司机找到更符合需求的停车位

将原本分散在两大医院周边的停车场库和车位,纳入“城市大脑”的统一指挥,这是化零为整的体现,而将原本零散低效的资源统一纳集后,再通过智慧运用,将停车资源重新归类分发,让有需要的司机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停车资源,是下一步的关键。

迈出这一步的关键,多方协同非常重要。小营街道与浙大一院、“浙里办”、“浙江健康导航”进行沟通协调,将停车信息与市民前往医院前的预约挂号信息相结合,根据其所去的医院、挂号的时间段等要素,在其挂号完毕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停车推荐信息。

陆霞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位市民要在上午前往浙一看病,‘城市大脑’获取信息后,将模拟大概的市民停车需求,通过App提示等渠道,为他推荐庆春路周边嘉德广场等停车场,这样他停车后步行去医院的距离或许会更近一些,临近就诊时,司机还会在手机上收到相关提示,告诉他最新的停车场运行情况以及周边路况,为其推荐更合适的停车场。”

而手机App只是进行停车优选推送的其中一个渠道,在两大医院附近的庆春路、解放路和建国路等道路上,还设置了38块引导牌,实时显示通过“城市大脑”获取的停车场路面距离、拥堵情况、场库空余和步行距离等信息,让司机抬头就能见到泊位的最新情况,智能导航实现快速停车。

怎样的停车位更符合司机需求

“城市大脑”考虑路况、距离和费用

零散的停车资源化零为整,也拥有了向司机传递停车信息的多种渠道,可毕竟每一位司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停车需求,如何为其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车位,“城市大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陆霞告诉我们,在患者挂号成功后,“城市大脑”将按照路况、距离和费用三项指标,定向推送出行方案,综合推荐医院周边最优的五个停车场库作为目的地。

说着,她打开了App页面,给我们演示起来,只见页面上出现了五个停车场,五个停车场有不同的颜色显示,分别是绿色、蓝色和黄色,“绿色是‘城市大脑’根据路况、距离等指标算出的最优停车场,蓝色是第二备选的停车场,黄色则是第三备选,司机拥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停车价格是很多司机非常关心的,所以‘城市大脑’也

考虑了费用,争取为司机找到更方便实惠的停车场。”陆霞说。

此外,小营街道与交警和公安部门做好现场治理预热,引导车辆有序出行,确保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撑,并将组建城市大脑街区治理场景应用综合执法队。

据小营街道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从6月20日开始运用“城市大脑”对停车进行管理之后,日均导流车辆384辆,400多辆的排队车辆消失了,甚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刮擦事故降低了50%,浙一、浙二合围区域的拥堵指数已在不断下降。

杭州主城区收费停车场库

6月底前全部“先离场后付费”

不管是开车去嘉里中心购物,还是去浙大一院看病,开车离开时,无需掏手机扫二维码,也不用排队付钱,车开到出口,杆子会自动抬起,过一会儿,自动扣款信息会发到你的手机上……这就是“先离场后付费”,为出行带来的极大便利。

“先离场后付费”也是“城市大脑”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着力为大家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2020年6月底前,主城区收费停车场库全部接入“先离场后付费”,6月30日前未接入城市大脑“先离场后付费”的停车场库,接下来将无法完成收费备案工作,即无法再进行收费运营。

今年杭州还将继续优化停车系统功能,结合ETC等,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大家可以通过城市大脑便捷泊车二维码、杭州城管微信公众号、“贴心城管App”或“杭州市民卡App”等方式开通“先离场后付费”服务。

城市大脑是如何赋能城市治理的?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城市大脑是城市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大脑功能的日益完善,它对城市服务是全方位、全周期的。

可以全面实时感知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预测变化趋势;可以全程实时服务市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民生需求,还可以全域实时处置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发生的事件,最后全景呈现常态运行情况、精准预警研判风险隐患、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复盘提出补短堵漏建议。

比如今后可以在桥体上安装传感器,实时感知大桥的细微变化,及时作出处置,防止意外发生;再比如看病就医,以前挂号付一次钱,就诊付一次钱,拿药付一次钱,一场病看下来,光付钱就要四五次,现在通过城市大脑,看病只需付一次即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就医;还比如交通治堵,以前杭州为什么堵,因为我们不知道每时每刻有多少车跑在路上,杭州到底有多少车位,这些车位都在哪里,有没有在使用。有了城市大脑,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通过城市大脑合理调配、精准匹配,交通状况自然就改善了。

有了城市大脑,未来我们的城市将会“思考”,会自我感知、自我调节,并作出最优决策,到那时候,我们的城市将真正成为一座引领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煜轩 殷军领 制图 高薇  编辑:高婷婷
返回
陆霞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位市民要在上午前往浙一看病,‘城市大脑’获取信息后,将模拟大概的市民停车需求,通过App提示等渠道,为他推荐庆春路周边嘉德广场等停车场,这样他停车后步行去医院的距离或许会更近一些,临近就诊时,司机还会在手机上收到相关提示,告诉他最新的停车场运行情况以及周边路况,为其推荐更合适的停车场。”而手机App只是进行停车优选推送的其中一个渠道,在两大医院附近的庆春路、解放路和建国路等道路上,还设置了38块引导牌,实时显示通过“城市大脑”获取的停车场路面距离、拥堵情况、场库空余和步行距离等信息,让司机抬头就能见到泊位的最新情况,智能导航实现快速停车。陆霞告诉我们,在患者挂号成功后,“城市大脑”将按照路况、距离和费用三项指标,定向推送出行方案,综合推荐医院周边最优的五个停车场库作为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