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要素流动更畅通
协同创新,资源要素能否高效流动关乎发展质量。比如,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次签约现场,备受瞩目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新成员——南通新机场浮出水面。
南通新机场是去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部署的交通大项目,也是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招。按照“功能互补、资源整合”原则,上海与江苏将共同推进相关合作协议。未来,南通新机场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
包括新开工的沪苏湖铁路在内,长三角区域正加速形成一套立体交通动脉。由三省一市交通部门共同签订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将推进实施一批2020年至2022年省际互联互通重大交通项目,强化交通对各地区经济、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生活圈、经济圈“通勤”。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能源、政务、医疗等方面,资源要素流动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
为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三角区域,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沪苏皖三地能源集团共同签订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拟建立长三角能源企业合作机制,打造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路等。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能源集中消费区域,探索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浙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试验田”耕种美好未来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去年11月,沪苏浙的交接区域浮现出一块特殊的“绿地”——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共同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自揭牌以来,这块“试验田”加速制度创新,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政务服务一体化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呼之欲出。而在此次签约仪式上,“试验田”里又开始孕育新的希望,示范区执委会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政府签约,共同打造高能级创新绿核、共建世界级著名湖区。
“我们将充分发挥环淀山湖区域生态优势,加快淀山湖、元荡、祥符荡生态修复。”示范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示范区三地已经有所行动,嘉善县西塘镇今年将围绕祥符荡启动全域农旅线建设,为湖区打造提供要素支撑。
如今,长三角的“试验田”正越来越多: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宣城市,以及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区,计划在省际毗邻区域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域旅游融合提升等方面打造省际一体化先行区;苏州市、滁州市谋划将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增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