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为国家区域融合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5-26 10:19   

浙江日报

制定发布《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服务借力上海系列行动,主动联动合肥强强合作打造长三角特色小镇产业联盟,主导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合力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2019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杭州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杭州如何更好地发挥在浙江融入长三角中的“头雁”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

2019年,根据长三角地区“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落实全省“四大建设”,杭州明确了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坚持全市域全方位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为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借势借力实现跨越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打造我国发展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有利于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引领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完全有条件也有责任更好地接受上海辐射、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的核心引擎,更好地发挥在浙江融入长三角中的“头雁”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彰显杭州担当、贡献杭州力量。

不仅如此,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也是杭州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

首先,杭州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沪杭宁、沪杭甬、杭宁合三大板块在杭州形成了空间上的交汇。

其次,杭州当前发展所处的城市能级的蝶变期、数字经济赋能的迭代期、破除传统路径依赖的阵痛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攻坚期、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的考验期“五期叠加”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历史性交汇。

这两个交汇,为杭州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依托上海的溢出效应、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协同效应和杭州都市圈的共建效应,杭州借势借力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旅游休闲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不断提高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构建“1+14”工作框架 城市间交流合作取得突破

杭州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坚强的统筹领导。

在明确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路径和方向后,杭州组建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人力社保、金融、商务、产业合作、食品安全、文化旅游、城市合作、社会治理14个专题合作组,形成“1+14”工作框架。

2019年,杭州还制定发布了《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计划》,清单化推进300个重大项目和杭合创新带建设、开展服务借力上海产业对接行动、共同实施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合作共建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269项具体任务。

在强有力的统筹领导下,杭州主动出击,不断推进与长三角节点城市交流与合作。

主动接轨大上海。2019年7月,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对接,与上海在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11个方面达成一揽子合作共识。

目光向西,加强与安徽各城市交流合作。2019年1月,杭州市党政代表团乘坐杭黄高铁赴黄山考察、对接,并签署了“1+9”共计10个合作协议,以实际行动推动杭州都市圈共融,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此外,杭州与合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共建合杭梦想小镇,形成两市多层次、多渠道全面合作态势。

积极主导杭州都市圈建设。2019年,在杭州都市圈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大纲获审议通过。此外,杭州与湖州、嘉兴、绍兴分别签署了“1+4”系列协议,进一步深化杭衢山海合作升级版。

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建设 织密长三角交通互联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一体化是重要基础。作为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杭州以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空港为提升、黄金水道为补充,推进建设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向着全面建成与长三角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交通圈”目标迈进。

2019年,杭州西站枢纽暨湖杭铁路工程开工建设。这个“轨道上的长三角”节点工程,将有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杭温铁路二期、杭衢铁路建衢段、金建铁路等项目在2020年上半年陆续开工建设。而根据《杭州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远期杭州将拥有12条高铁线路和6座主要高铁客运站,通达8个方向,“一轴两翼双十字六客站”的铁路枢纽总体布局将使杭州成为“高铁之城”。

出市坐高铁,市内坐地铁。4月23日,杭州地铁5号线后通段和地铁16号线同步开通。至此,杭州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06公里。轨道让杭州都市圈更紧密相连。目前,杭海城际、杭绍城际处于攻坚阶段,杭德城际进入报批程序。

空港,是一座城市能级的体现。目前,萧山机场T4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桩基及维护工程基本完工。萧山国际机场三期投用后,杭州将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空铁一体交通枢纽,提升在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能级。

此外,绕城西复线、临金高速国高网段、千黄高速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杭州段用地预审上报自然资源部,开展先行节点工程施工和PPP投资人招标工作。运河二通道杭州“四改三”段基本完工。

既承接溢出又输出资源 科创产业协同更加紧密

科技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竭动力。2019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各节点城市间的科创产业协同更加紧密。

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的杭州,按照“优势互补、资源统筹”的理念,推动与节点城市科创产业协同发展,既主动承接上海资源溢出,补好短板;又积极输出优势资源加深区域合作,扬好长板。

2019年,杭州积极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引进名校名院名企,构建基础创新矩阵。之江实验室发布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等一批科研成果,阿里达摩院与全球50多所高校开展100多项科研项目合作,西湖大学不断引进世界知名科学家。此外,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等一批大院名所也落地杭州。

产业协同进一步加强。杭州城市大脑在长三角多个城市输出落地。这是杭州与长三角各城市错位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生动展现。2019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在杭州钱塘新区正式成立,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的第七个产业联盟;杭州还引入上海天境生物、韵达、申通等一批重大项目,而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杭州龙头企业也纷纷在长三角投资布局。

科创产业协同的关键,在于人才。2019年,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在杭州建成启用,成为省内各市引进建设企业研发总部、创新中心的“飞地”,实现创新人才工作生活在杭州、服务贡献在全省。目前,已挂牌入驻创新型人才企业50多家。杭州还牵头成立长三角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挂牌设立。

打破跨区域行政壁垒 促进要素有序合理流动

要真正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之间的壁垒。杭州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推动打破跨区域行政壁垒,积极构建统一市场,促进要素有序合理流动。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首要的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杭州积极对接、全面参与、高效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与长三角各城市互开“心门”,携手破壁,为群众和企业实现了真正的“一网通办”。

2019年3月,《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印发。杭州是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城市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跨省办事。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在杭州等14座城同步上线运行。在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包括内资有限公司的设立、经营范围变更等30项企业事项和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相关手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21项个人事项。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个人用户和法人的跨省身份认证,用户在任意省(市)完成认证,即可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实现政务服务“全网通办”。

目前,杭州开设了20个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实现覆盖市域全境,发放“异地办理”营业执照809张。

杭州是“电商之都”,拥有众多电商交易平台。杭州还与长三角各节点城市积极开展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执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异地协作,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联盟。

统筹保护利用文旅资源 推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缘相近、文脉相通,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互为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杭州坚持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视野和高度统筹利用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在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文旅平台上持续发力。

杭州精心守护“中华文明圣地”,提升长三角地区在全球旅游市场知名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全球提升了杭州、浙江、长三角的文化知名度。杭州充分发挥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的综合带动作用,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优势。

通过区域合作,杭州促成长三角各城市旅游资源循环利用、联动开发、市场共享。依托杭黄铁路开通共建杭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就是典型案例。一方面,杭黄两地抱团合作,串联起沿线7个5A级旅游景区,联合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世界级黄金旅游线,增强对国内中远程市场、境外市场吸引力;另一方面,协同黄山市开展“最忆是杭州”等联合营销推广,弥补了杭州旅游缺少名山大川的不足,整体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高综合竞争力、影响力。

除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文旅系统为旅游带来“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的数字旅游体验,杭州还积极协同长三角各节点城市为游客带来更多服务。

比如,2019年,杭州联合上海、南京推出“长三角PASS”旅游年卡,整合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灵隐飞来峰、岳王庙,上海金茂大厦以及南京燕子矶公园、莫愁湖公园等优质旅游景点,实现一卡畅游沪宁杭,游客在支付宝上就能购买该卡。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构建长三角城市“幸福圈”

对老百姓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生活的“同城化”——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杭州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优质医疗、宜居环境等迫切需求为目标,着力打通更多的民生“断头路”,构建长三角城市“幸福圈”。

对于嘉兴、湖州、绍兴等地的市民来说,“找杭州医生看病”已不再是新鲜事。现在,杭州市民到上海、江苏就医,也能像在“家门口”看病一样方便。2019年4月,杭州被纳入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与上海、南京、宁波、嘉兴等其他28个长三角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截至目前,三省一市医疗机构覆盖达1200余家。此外,杭州还引入上海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与华师大二附中、上海市儿童医院等开展合作。

刷一卡或一码,杭州市民就可以在长三角出行。目前,杭州已接入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杭州通“交通联合”卡可在上海在内的275个城市使用,与长三角11个城市实现轨道交通“一码通行”。

河流没有界限,天空没有屏障。杭州率先发起生态环境联防共保行动,与兄弟城市在一次次联合执法中,守护母亲河,打响蓝天保卫战,合力打造美丽长三角生态共同体。2019年,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获批设立,杭州不断深化跨区域联合执法、交界断面联合监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2020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杭州这样干

2020年,杭州正紧紧围绕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目标,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立足做强自己、着眼服务大局,以标志性平台和重大区域合作事项、重大合作项目推进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聚焦三个层面 推进区域更精准合作

服务借力大上海。杭州正深入推进对接上海10大行动,在“上海科研溢出+杭州智造落地”“上海资本市场+杭州金融科技”上形成有效互动。

主导建设都市圈。在提升同城化水平和杭州主导力上下功夫,杭州正不断发挥杭州高端服务、创新策源和数字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

推动主要节点城市协同。杭州正加强与南京、合肥、宁波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战略协同,加快推进杭合科创合作,共建宁杭合作试验区,落实好杭绍甬一体化十大标志性工程,唱好杭甬“双城记”。

聚焦提升城市能级 补齐短板、增强动能

通过科创合作补强创新人才短板。杭州正探索共建长三角跨区域联合实验室,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加大对长三角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力度等。

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和大通道建设。杭州正继续推进萧山机场三期和杭州西站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等。

提升主要平台作为大湾区强核的能级。杭州正加快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和西站枢纽门户中心建设,对标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高水平协同开放重要平台等。

围绕打造“双引擎”加强产业合作。杭州正推动与上海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上形成高水平协作关系;加大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和数字化治理方案输出,共同打造杭州湾南岸的智能智造产业带等。

聚焦增强群众获得感 加强生态共保民生共享

推动通勤圈畅行拉近居民交流距离。持续推进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圈建设,杭州正加快杭绍、杭海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推动杭绍、杭嘉毗邻区一批“断头路”打通和“瓶颈路”拓宽。

加强生态共保共建大花园。杭州正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40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做好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和大良渚文化旅游圈建设;联动上海、黄山等城市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风景廊道等。

推进“民生”一卡通。杭州正深化都市圈市民卡跨地区使用,重点梳理并争取突破一批能在都市区范围实现同城待遇的惠民事项;继续加大上海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引入和都市圈公共服务合作力度,让都市圈群众共享更多同城化红利,更好体现杭州中心城市的责任和担当。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杭州市发改委提供)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