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政正在“悬赏”你家压箱底的老物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5-13 08:03   

都市快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70多年,我们经历了沧桑巨变。

也许,你家里还留存着几件压箱底的宝贝,承载家庭记忆、折射时代影子的老物件。从物质匮乏年代的“救济证”,到各个时代的“最美证件”结婚证,见证着我们所处城市和真实生活的巨大变迁。

杭州市民政局正在向全体杭州人发出邀约——用实物分享你与各个时期民政事业的点滴交集。如果你家也有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图片、资料、徽标或其他老物件,欢迎立刻加入,领取的捐赠证书将成为后续参观的永久性门票,并赢取你的专属奖品。

母亲收藏在梳妆台的选民证 “人民代表是专门为我们老百姓说话的”

“1953年我才5岁,但我永远记得那一幕:那天我一大早走到复兴街(现在的复兴南路),看到闸口街道办事处门口非常热闹,到处红旗招展,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母亲说是选举我们的人民代表,我问母亲‘人民代表’干啥的,母亲告诉我人民代表是专门为我们老百姓说话的……”潘永成大伯拿出了一张选民证,这是他母亲生前收藏在梳妆台里的,再三交待他们,这个东西千万不能丢,不能丢!

潘永成记得那年母亲34岁。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们从绍兴投奔杭州的亲戚,靠做中式裁缝养活他们四姐弟。后来穷得吃不饱,只好把一个姐姐送人了。

当时生活艰难到什么程度?

“家里找不出一点吃的,米缸里一粒米都没有。小说里常说的揭不开锅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那时候有个政策,这样的情况可以申请救济粮,一次20斤,我们是这样渡过难关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潘永成的两个姐姐当时也就九到十岁光景,除了卖冰棍,还跟着男生一起挖煤、扒树皮,补贴家用。

“当时杭州只有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五个区,上下城区住的是城里人,我们江干区基本都是外来人口迁入的,附近都是菜农,要不就拉大板车,靠卖苦力为生。”

潘永成说,那时从复兴桥木材加工厂过来的运输车一停靠下来,姐姐们就和附近大些的孩子们一拥而上,把车上木头的树皮扒下来,扛回家晒干后,当柴火卖,一捆能卖几毛钱。

潘永成当时力气小,干不了这活,但过了6岁以后,他就带个脸盆去钱塘江边的黄沙泥里捡黄蚬儿了,半小时不到能捡满一铁盆。

一晃60多年过去,如今潘永成也从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遗憾的是,母亲在1998年就去世了。这张保存下来的选民证因为当时自己调皮,吵着要回家,母亲投票后,都没来得及盖个章……

保留了35年的被面、代表证 “这是作为民政人的一种情怀吧”

74岁的杭州人詹传东喜欢称呼自己“一辈子的民政人”。

他翻出了几块压箱底珍藏的丝绸被面,被面上是现在难得一见的金丝绣花。

“这两块是七彩绸缎的被面,老底子缝在被套上面的,这些是民族丝绸的克利缎、葵花锦,我记得有一种‘牛头锦’,1982年要一美元一米。我们福利厂一年的效益超过400万,光是天津,每个月要供给他们3000条被面……”说起30多年前的往事,詹传东滔滔不绝,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35年前的被面,为什么一直保留到现在?

“这是作为民政人的一种情怀吧。”詹传东说。

1966年,高中毕业的詹传东作为“文化人”被分配到大观山果园,这是市民政局此前负责收容教养的直属单位。后来,他被调到一家生产化纤的福利厂负责工会工作。当时的福利工厂,同样是民政局的直属事业单位。

“30多个盲人,操作不了机子,我们把颜色分好,他们手工编织。”詹传东说,当时民政局下属有群力化工、机床电机、商标厂等多家福利企业,每一家都至少安置35%的残疾人集中就业。

“虽然不是一线岗位,但我闲不住的,每天都在车间工作。”凭着这股好学劲,1980年这家化纤厂搬到打铁关并改名杭州工农丝织厂后,31岁的詹传东当选为厂长。

“丝绸我哪里懂,不懂就学,我在杭州丝绸工学院学了四年。”他说。

1982年,詹传东迎来了工厂最辉煌的时刻,全年效益超过400万,其他福利工厂最多能安置35%的残疾人,他这里安置了40%多,他还亲自带聋哑学徒,手把手教他们技术,他自学的哑语和聋哑人沟通毫无障碍。

“我们的货,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南京供不应求,工厂机器24小时不停,每年的年三十我都是在厂里过的。”詹传东也多次受邀参加全国百货供销会议,并代表杭州福利企业与全国同行们分享,说是经验交流,其实他更多的是“拉生意”去了。至今,他还保留着当年参加这些会议的代表证。

后来,他调入杭州民政社会福利处,筹备福利彩票的发行。“1999年,杭州、建德、富阳等同步推出电脑彩票。”他说。自此,杭州市福利彩票大规模发行,由此替代福利企业承担起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募集资金的历史使命。

晒物件 赢话费 住民宿 杭州市民政局邀你分享时代记忆

在杭州人的印象里,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个个都是热心肠。你家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位可爱的“小巷总理”呢?你还留着他们戴过的红袖章或高举过的小喇叭等“标配产品”吗?

不少人还记得,1988年杭州市遭受自然灾害,社会各界纷纷捐助财物支援灾区的暖心场景。那么,你的家人在不同时期捐款捐物的回执或凭证,你还留着吗?

随着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社区适老化改造、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你还能翻出反映当时传统养老模式的那些照片吗?

如今杭州城区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你还记得这座城市曾经的样子吗?还留着那时的路牌街碑等见证城市过往的物件吗?你还存有与婚姻、救助、殡葬等方面相关的藏品,愿意与我们一起梳理背后依然鲜活的生命痕迹吗?

……

如果你的答案全都为“是”,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杭州市民政局发起的有奖征集活动。

参与方式:首先请将实物或图片翻拍成照片,附注图片说明(越详细越好)发送邮件至269083763@qq.com,标题:“老物件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如有意愿捐赠,也请注明。

为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无私捐赠,市民政局将为每位参与者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你的老物件一旦入选为主题展览展品,杭州市民政局将为你充值50元至100元话费,如果你需要保留原件,市民政局也会充分尊重你的意愿,将通过拍摄等方法,在不损伤原件的前提下制作复制品。

如果提交的老物件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你还将获赠一张价值800元的民宿体验券。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濮小燕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