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杭州为老年人办了这些事
“老有所养”:政策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水平更高
2019年,经过立法调研,《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即将于今年10月正式施行。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底,共有养老机构床位7.36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1张。
主城区新建成住宅项目全部按照每100户配建30平方米养老用房、且每处不小于300平方米集中配置。
为提升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2015年7月推出了老年意外险,2019年全市有109.2万老年人参保,全年共理赔3.3万起,赔付2873万元。
推出70岁以上老人首次遗嘱公证免费办理服务,全年累计完成70岁以上老人预约免费办理遗嘱公证1948件。
深化老年宜居环境,全年为15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任务(其中大多为老年人),在上城、拱墅、西湖、临安4城区试点完成202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
优化实施市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投靠在杭子女不受“身边无子女”及《浙江省居住证》条件限制的迁移政策,全年为763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投靠迁移。
继续组织开展杭州市第三届 “敬老文明号”创建,共有10余个行业部门、120余家单位参与创建。
“老有所医”:老年医疗资源增多 医养结合紧密度更高
针对全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形式,会议提出,要积极打造“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杭州市全力推进社区居家健康养老。至去年底,全市已有2623家日间照料中心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协议开展上门巡诊、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等医养结合服务。
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服务,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人数达84.2万人,老年人电子信息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0%以上。
着重推进机构医养结合,全市共建有15家康复医院、18家护理院(名单见文末),医疗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床位数共计1万余张,较上年增加近1000余张。
探索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在各区、县(市)分别明确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全市现有安宁疗护床位110张。
加强老年人心理关爱,全市16个社区(村)纳入省心理关爱试点项目,重点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
杭州市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扶持发展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提升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引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特色科室,同时,构建紧密医养联合体,建立联合体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双向转诊机制。
目前,全市有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试点项目实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