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推进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 老房子有了“3D照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5-08 08:43   

浙江日报讯 打开“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二维码,位于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杭州书画社建筑的三维模型就会出现在你眼前,点点手指,模型能放大,还能360度转起来。该建筑的前身是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斗富二桥33号建筑,2018年成为杭州第四批历史建筑。

日前,杭州首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全景影像采集等技术,针对斗富二桥33号建筑、华丰纸业办公楼和机场路155-12号建筑(又称陈家大院)等3栋杭州历史建筑进行了三维测绘建档,开启数字化保护的新篇章。

2019年,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长三角标准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历史建筑测绘质量成果规范》,并于2020年1月出台。“标准的制定,为历史建筑数字化测绘建档奠定了基础,使数字化测绘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楼舒说。

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数字化测绘建档具有“三高”的技术优势——效率高、精度高、完整度高。以斗富二桥33号建筑为例,该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占地面积为451平方米,总面积为527平方米,现场数据采集时间约为6个小时,其效率数倍于传统测绘方式。同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准确采集历史建筑的三维数据,如墙体的倾斜角度、柱子的歪闪情况、梁架的挠曲程度等,数据精度可达毫米级别,相比其他测绘手段更容易发现历史建筑存在的结构变形隐患,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与日常维护提供高精数据。“由于部分历史建筑屋面为不上人屋面或坡屋面,通过全景影像采集,可以360度记录建筑的色彩、纹理信息,与三维点云数据互为补充。”楼舒说。

广州思勘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文扬介绍,点云模型处理技术,可以对模型进行分析切片或实体化转换,模型不仅可应用于图纸绘制工作,在经过数据处理后,还可以用于3D打印。

据了解,杭州正逐步建立历史建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用于历史建筑定位、编号、名称、地址等基础信息的查询、统计等。该系统也将为今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弘扬传承历史文脉开辟一条新路。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俞吉吉  编辑:张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