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城北的老宣杭铁路建议利用起来
在机场、车站实现长三角文旅信息互通
都市快报
在苏州吴江区黎里镇买到《都市快报》、沪杭甬等城市的地铁二维码通用、杭绍39公里公交接驳专线开通……这些现象传递了同一个讯息: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要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级、高质量发展样本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即“一极三区一高地”,这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未来有哪些发展机遇和变化?在哪些领域还可以持续发力?沪杭超级磁浮工程什么时候完工?要不要去上海……这几天,有不少读者给快报“民意直通车·两会专刊”留言,带着问题,我们采访了代表委员们。
谋划老宣杭铁路远期利用 方便产业协作、人才往来
老宣杭铁路建成于1972年,从杭州至浙皖边界牛头山煤矿,目前只运货,运力为每天1-2车次。
随着杭州加速推进大城北建设,未来的大城北地区将变得“新城林立,产能智慧”,而老宣杭铁路正好贯穿了杭州城北。
这跟长三角一体化有何关系?
“长三角迈向高质量一体化,需要共抓产业链,贯通合作上下游。”市人大代表、余杭区良渚街道大陆村党总支书记陈甜说:“未来的大城北新城建好了,要引进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产业和人才,首先得保障交通的通达和便捷,但是现在的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都离城北太远了。”
今年,陈甜把《关于老宣杭铁路远期利用问题的建议》带进了市两会。他说,老宣杭铁路的空间廊道已经存在,线位贯穿余杭区、拱墅区,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能提前启动对老宣杭铁路的远期规划,在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陈甜说:“我建议,要么把老宣杭铁路迁移至别的产业集聚区,继续发挥它的货运功能,进一步方便杭州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产业协作;要么就利用现有的空间廊道,改建客运高铁站,方便城际人才往来。”
在交通枢纽建旅游服务中心 互通各地的文旅资讯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一下飞机、高铁、客车,就不知道要去哪了。哪怕是去杭州周边的城市,哪怕是在长三角范围内,也会犯晕。
市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执行总建筑师刘珂认为,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的文旅融合还不够深入。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文化独具特色,上海有海派文化、浙江有城市山水、江苏有文人园林、安徽有徽派村落,都是当地重要的旅游名片,但是彼此之间的互动还太少了。”
比如,在杭州的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很难查阅到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文旅资讯,到了当地的交通枢纽站,也难找到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只有在一些热门景点、酒店,才能获取零散的文旅信息。
刘珂建议,杭州应规划全市域旅游资源,建设一站式、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中心,最好选在交通集散地。同时,还要实现长三角各区域文旅信息互联互通,在这些旅游服务中心内,不仅能找到“杭州去哪玩”的攻略,还能了解“上海去哪玩”“苏州去哪玩”“合肥去哪玩”……
这样,背包客每逛完一个地方,都可以随时决定下一站去哪。
刘珂说:“根据市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安排,进行全球的规划设计招标,通过吸纳全球优秀设计团队,来完成杭州市‘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文旅无障碍,使杭州国际化和长三角一体化结合起来。”
重点发展
五大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
树立长三角一体化
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杭州要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如何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农工党市委会一份集体提案中建议,可以将制造业放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研判,打造新制造业发展新增长极,树立“新标杆”。
提案参与者、农工党界别委员倪晓娟说,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方面是横向关联,即兄弟城市之间,彼此分工协作,产业链延伸形成一体化。另一方面,各城市自身则纵向拉伸产业价值链,形成特色格局。
倪晓娟建议,可从两个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杭州制造业“新标杆”。
第一个方面,是科学统筹布局高端制造业,重点做强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和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并形成特色集约发展模式。
可以聚焦国家战略项目,重点关注国防高新工程、重大专项科技工业投资项目。同时,重视本地中小型企业在通讯光纤、智能安防等高端制造业研发能力的建设。
第二个方面,是借力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加快制造业的高智能转换,深入开展“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高智能空间建设。
比如,深度推动“复旦张江研究院+钱塘新区智造”,加快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智能汽车及城市数据大脑等产业体系间的合作。
建设长三角“文化增长极” 杭州拥有独特优势 更具备扎实基础
民革界别委员郭青岭说,相对于长三角区域的“江南”标签,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文明共同构成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是泛长三角地区最早和最合理的“心理认同”。
当下,杭州正在高起点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群落,着力打响一批东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品牌。
“优势恰是机遇。”郭青岭认为,以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群落”为契机,做好顶层规划,让散落的城市遗产成为有机整体,放大综合带动效应,构筑长三角区域“文化增长极”。
郭青岭建议,应成立市级统筹协调机构,由明确的部门来牵头打造“世界遗产群落”,统筹协调市区层面及各相关部门间的资源和力量,不断激发杭州世界遗产的禀赋和潜力,并从“文化源流核心地”层面引领长三角,从世界遗产角度接轨国际。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核心工作是遗产监测。郭青岭建议,杭州应推进各遗产地的遗产监测与遗产保护管理的融合发展,搭建国际化平台,建设河湖遗产保护研究国际中心、潮湿环境土遗址监测保护国际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国际中心,并探索制定《杭州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条例》,从法规上促进杭州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保存和传承利用。
在开发利用方面,应打破人文社科研究的固有格局,为“半专业”的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土壤和“被教育”的机会,加强高校、研究所和民间社团联动。
在推动遗产研究成果与市场的全领域跨界对接,把遗产深度激活,做好文旅融合。
总投资超万亿元 今年杭州十大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近日召开的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今年杭州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主要突出对接上海和都市区建设两大主攻方向。
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对271项任务年度目标进行了细化明确。重大项目库则围绕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美丽长三角样本、推进一体化市场建设、加快民生共建共享等十个方面工作安排了151个重大项目,投资额106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