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喝山泉的大米”“环游世界的山茶油”“隐居山林的建德苞茶”……这是建德市大同镇,“青年农创客”们开拓的新农村、新时代!
“85后”和“95后”是大同镇“青年农创客”的主力军,他们从乡村中来,在城市求学、发展,最后回归乡村,以都市人的“创新、创业、创造”重新审视新农村、新农业,归巢反哺,点亮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金牌销售”回乡种田
饶成芳是大同镇的第一批“青年农创客”,种粮明星。他的家在大同镇三村村,父辈以种粮为生。和许多走出大山,跨进都市的年轻人一样,饶成芳起初并没有想过回乡发展。
“2009年,我在杭州做销售,一个月能赚1万多。”饶成芳谈起自己当“金牌销售”的岁月,不禁笑了,“但父亲看好农业,2010年,他在老家贷款了10万元扩大种植,却步履艰辛,我架不住他的一再劝说,就回来帮忙。”
凌晨4点半起床,下田施肥、打农药;夏季晒成了“黑炭”,10月中旬收割稻子……“种田太苦了。”不到一年,饶成芳就萌生退意,但在稻米收获的金秋,他嗅到了商机。
“建德人吃的米比较杂,本地籼米、东北粳米各有优劣,大同山区有着独特的小气候,能种植出更符合南方人口感的好米。”饶成芳于是四处学种稻,寻得高品质种子,在田间地头做起了新品种试验。种田的第5年,饶成芳成了稻米专家,还研发了8个品种的籼稻,其中多款稻米获得了省市级品鉴比赛金奖。
有了好米,还需要包装。2016年,饶成芳重拾销售天赋,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推出不同营养的稻米,并从管理、包装、设计上入手,喊出 “喝山泉的大米”,推出“名门稻府”,2.8元到8元一斤的稻米一经推出,供不应求。
2018年5月,大同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像饶成芳一样的回乡创业年轻人不在少数,于是成立了全省首个“青年农创客”党支部, 建立了“青年农创客”之家,饶成芳第一时间就加入了。现在的饶成芳承包了1500余亩农田,引用育苗机器等新技术,利润继续逐年递增。饶成芳表示,想在农业生产上找到创业突破口,必须在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传播上下功夫,定位准确,重质量。
“95后”电商达人的“小目标”
“先卖它1个亿!”1996年出生的饶日辉,为2020年定了一个“小目标”。
4年前,大学毕业的饶日辉回到家乡大同镇万新村创业。“我学的是电子商务,在滨江的网站实习了近一年,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看好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景。”
最初一个人单干的饶日辉,在2018年加入了大同镇“青年农创客”,现在有了20多个小伙伴。“政府不光给我们的发展提出建议,还为农村电子商务免了2年的场地房租,甚至连仓库也帮忙找好了,价廉物美,这让我们能集中精力拓展市场。”饶日辉感慨,“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如今,饶日辉已经在建德拥有了超过200家的农户供应商,业务遍布全国。“对于农民而言,买卖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我们所做的,就是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饶日辉说,“我们通过整合产地资源,会给供应商一些建议,比如:牛奶玉米比较好吃,能不能多种点?水果玉米市场价高达10元左右一斤,虽然在建德很难卖得动,但运到‘北上广’就很有市场……”在饶日辉的建议下,“菜农”甘有文种的玉米不仅单品利润提升了60%,销量也倍增。
去年10家“青年农创客”
创造产值6700多万元
经过两年的发展,大同镇“青年农创客”已经扩大到了10个团队30多人,去年,还创造了6700多万元产值的佳绩。
今年3月19日,杭州市委宣传部驻建德市大同镇“助万企、帮万户”服务小分队正式组建,短短一个月就服务了近50家企业,打响一“品”,带火了一批“青年农创客”,还通过“西湖朋友圈”助力文旅复兴网络公益行活动,帮助大同镇宣传推广“建德稻香小镇·农创梦工厂”区域品牌,网络推介有机大米、建德苞茶、特色茶油等特色农副产品。
截至目前,大同镇注册创业的返乡青年已增加到了150多人,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加入到了“青年农创客”的队伍中。
“除了为‘青年农创客’提供免费的场地,提供资金补助外,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大同镇建立一块约20亩的农创客集中展示基地,展示不一样的作物。”大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同镇将通过对“青年农创客”的凝心聚力,打造好“稻香小镇农创梦工厂”的区域品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