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讯 四月的西湖,春光明媚,枝头吐新绿,花儿竞芬芳。而西湖里的“不速之客”——福寿螺,也开始“蠢蠢欲动”。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现生态环境部)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福寿螺繁殖力十分惊人,一年可产卵20到40次,每次产卵几百至上千不等,产卵量可达3到5万粒。福寿螺以啃食水生植物而生,红色的卵块也有碍西湖沿岸整体景观,过度繁殖还会破坏水域生态环境。
从2012年发现西湖福寿螺有增多趋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水域管理处就着手防治,并将“清螺”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
根据往年经验,福寿螺的繁殖期在3—11月。为有效控制福寿螺的繁殖生长,今年3月中旬起,西湖水域管理处秉持“早着手、早防治”的原则,开启“清螺”行动。
目前,福寿螺刚从冬眠中醒来,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繁殖,工作人员抓住时机开展全湖搜螺、抓螺工作,尤其是福寿螺活动较频繁的湖西水域。主要利用网兜和徒手对成螺和卵块进行清理,“螺+卵”两手抓,为接下来的福寿螺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得益于“清螺”行动的常抓不懈,今年截至目前,西湖水域发现的福寿螺数量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
接下来,西湖水域管理处将进一步加强清理频次和力度,扎实推进福寿螺常态化防治管理,切实保护好西湖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