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来了!覆盖25个县(市、区) 打造浙江样本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4-14 14:50   

浙江发布

加强大运河浙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浙江于去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是指导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新闻发布会。

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范围

大运河浙江段包括江南运河浙江段、浙东运河及其故道、复线等河道,至今仍发挥着航运、水利、行洪等功能。

《规划》以大运河浙江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依托,规划范围覆盖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市沿大运河的25个县(市、区),并辐射5市全域。

▲注:标蓝的18个县(市、区)被纳入了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核心区。

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目标定位

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水平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浙江样本。

《规划》提出“1+5”战略定位:

“1”总体定位

即将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为国际影响最广泛、遗产保护最有效、功能价值最突出、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中国大运河华彩段。

“5”着力打造的五条带

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由区域性保护向全面性保护发展,打造树立国际标杆的文化遗产展示带;

推进大运河沿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文明示范带;

贯通全省运河及沿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休闲游憩长廊,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精品带;

畅通大运河航运通道,加快推进运河航运转型升级,打造重现通江达海的千年古道水运带;

立足浙江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大运河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作用,打造承接国家战略的沿河开放利用带。

《规划》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近期为2025年之前,是强化保护和科学利用阶段;中远期为2026至2035年,是深化巩固和全面提升阶段;远景展望至2050年,力争将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为文化浙江的“亮丽名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标志性品牌。

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建设管控要求

《规划》将大运河浙江段划分为遗产保护地带、重点管控地带和优化发展地带共三个地带。

遗产保护地带

指大运河浙江段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缓冲区,以及省政府公布的大运河浙江段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主要包括6个河段的18项遗产要素,河道总长约327公里,保护面积约130.17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为大运河沿线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新发现或新认定为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大运河遗产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重点管控地带

按要求,将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主河道两岸各2000米内的核心区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严格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历史风貌保护。原则上除城市建成区(含建制镇)外,大运河主河道两岸各1000米范围划定为滨河生态空间,严控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

优化发展地带

涵盖《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保护规划》涉及25个县(市、区),加快推进沿线各县(市、区)的多规融合,构建均衡、和谐、联动的规划管理体系,促进沿线国土空间的科学有序开发。

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格局

《规划》按照“河为线、城(园)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布局思路,构建“一廊两片多组团多线路”的空间格局。

“一廊”

着力构建集文化廊道、景观廊道、游憩廊道、生态廊道、交通廊道等“多廊合一”的运河文化旅游休憩长廊。

“两片”

依托京杭运河江南段,打造以“诗画江南·水乡古镇”为特色的江南运河文化发展片,着力彰显江南运河与城市相伴相生的特色;

依托浙东运河,打造以“古越风情·丝路启航”为特色的浙东运河文化发展片,着力彰显浙东运河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特色。

“多组团”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组团、历史经典产业组团、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服务组团、时尚文化组团、品牌体育赛事组团五类共18个特色组团。

“多线路”

即串联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运河古镇之路、运河丝绸之路、运河诗画之路、运河曲艺之路、考古研学之路、运河遗产绿道6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特别是要精品化打造好大运河诗路,这也是浙江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诗路文化带”的四条诗路之一。

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点任务

全力实施八大工程42项重点任务。

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工程

将文化遗存保护放在大运河发展的优先地位,打造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标杆。

运河名城名镇提升工程

推进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文化挖掘和功能提升,打造运河文化、运河记忆、运河艺术集中展示体验地。

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工程

积极开展活态化保护、展示和传承利用,讲好运河故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

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运河沿岸生态保护建设和景观设计,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高地。

运河水利能力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大运河防洪排涝、灌溉、水生态等水利综合功能,以安全流畅、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为主要目标,全力将运河打造成引领全省的美丽河湖。

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工程

完善优化大运河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品牌营销,促进文化旅游与历史经典、时尚等产业集聚和深度融合,赋予运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擦亮“诗画浙江”金名片。

运河绿色航运提升工程

加强运河航运与现代交通的衔接,突出解决河海联运发展中的制约瓶颈,提升大运河浙江段绿色航运水平,打造内联外畅、通江达海、绿色生态的现代航运走廊。

运河国际文化交流工程

充分发挥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名片效应,加强大运河浙江段文化价值研究和文化作品创作,广泛开展国际运河文化交流,推动大运河浙江段成为国际国内运河文化交流核心区、对外文化交流开放新高地。

浙江将围绕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力争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已于2019年2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浙江主要从规划理念、发展定位、空间格局、任务举措等四个方面做好与国家规划纲要的衔接。

省发展改革委将牵头抓好规划的落地,建立健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浙江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谋划实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浙东运河博物馆等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标志性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高标准开展项目规划设计论证,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编制的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浙江空间发展的指南,两个规划将积极做好对接,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和对保护类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把《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有关内容纳入“一张图”。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的用地保障由省、市、县三级统筹,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支持,保障大运河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对省以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里应保尽保。

省文旅厅将多举措助力浙江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开展一次文旅资源普查;提炼一组优质文化基因;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提升一批运河古镇,以镇为珠、以河为线,集中精力重点培育打造乌镇、南浔、西塘、安昌、慈城等一批运河古镇,运河名镇,运河重镇;打造一组文艺作品,创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运河实景演艺产品;拍摄一部宣传片;举办一组节庆活动,打响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中国大运河庙会、乌镇戏剧节等活动;串连一批线路,谋划研究通江达海,开通运河-钱塘江等跨区域水上游线;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建立一项工作机制。

省委宣传部作为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继续作好这些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选题,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将运河文化精品创作纳入全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

强化运河文化产业支撑,推动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和之江文化产业带联动发展,提升运河沿线文化产业园和文化创意街区发展层次,特别是要着力推进运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推进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串珠成链,打造运河文化黄金旅游线路;

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运河保护。


来源:浙江发布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返回
“5”着力打造的五条带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由区域性保护向全面性保护发展,打造树立国际标杆的文化遗产展示带。打造一组文艺作品,创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运河实景演艺产品。四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运河沿岸生态保护建设和景观设计,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