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我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1010人昨天下午凯旋。
1010人的队伍,由李兰娟院士团队,浙江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队和宁波队,浙江援鄂第四批医疗队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和邵逸夫医院队,浙江援武汉防疫组,援荆门前方指挥部等组成。
其中,742人乘坐5架包机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队268人乘2架包机直接飞抵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李兰娟院士团队由10人组成,包含感染病学、重症医学、院感、护理等专业。2月2日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该团队关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
我省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市2支队伍、宁波市2支队伍,于2月9日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四个重症病区,开展重症病人救治。也是我省首支携带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医疗队。
我省援鄂第四批医疗队的三支队伍分别由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和邵逸夫医院牵头,整合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于2月14日抵达武汉,浙大一院队和邵逸夫医院队分别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一个重症病区,浙大二院队整建制该院肿瘤中心ICU。
经过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医疗队接管重症病区和ICU患者实现“清零”。三支队伍又主动请缨,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分别转战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邵逸夫医院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1号ICU病房。
女神!女神!
李兰娟院士到达武汉天河机场 现场沸腾了
昨天上午9时许,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们为李兰娟院士医疗队送行,临行前,医院、社区、管委会、普通市民、治愈患者依依不舍,他们在点赞贴上签名,贴到李院士身上,感谢这位73岁的“李奶奶”为武汉这座城市的辛勤付出。
送别现场,武汉人民为李兰娟院士团队送上锦旗以及书法作品,上书“中华脊梁”四个大字。
当李兰娟院士团队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候机大厅时,现场瞬间沸腾了,全场高声齐呼:“女神!女神!女神!”
下午2点左右,由李兰娟院士率领的“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回到杭州。
当飞机舱门一打开,李兰娟院士第一个手捧鲜花,挥着国旗走下了飞机。郑树森院士专程到机场欢迎李院士回来,他穿过欢迎的人群,与事先不知道他要来的李兰娟院士牵住了手,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李兰娟院士说:“大家都平安地回来了,我们与武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会时时刻刻挂念着武汉。”
李兰娟院士团队,自2月1日出发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连续作战60天。团队在李兰娟院士的带领下,以 “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带着“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三大技术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取得了阶段性效果,ICU病死率显著下降,尤其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的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能阻断向危重症发展,大大提高了存活率。此外,李兰娟院士团队还在病原学检测、发病机制、临床救治的新技术和诊断试剂、疫苗等科研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并从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浙大一院:
我们见证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
在完成对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和协和西院的救治任务后,昨天下午,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凯旋,同机凯旋的,还有李兰娟院士领衔、副院长陈作兵带队的浙大一院“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他们圆满完成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救治重任。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赶赴机场,迎接凯旋的同事。
浙大一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援鄂医疗队领队黄河说:“回顾在武汉的4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经历了武汉最寒冷的日子,经历了武汉疫情的高发期,经历了救治病人的艰难,如今,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们在两家医院进行了两场战斗,一共收治病人100多人,做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我们见证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科主任章渭方说:“难忘一个多月,协和医院的老师们饱含殷切期望将病房交给我们,如今,我们郑重地还给他们一个更加明亮整洁的病区。回望无数个日日夜夜,如电影般一帧帧回放,有太多难忘的瞬间。武汉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要回家了,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浙大二院:
来时英勇,归时无恙
抗疫经历必将成为浙二人的宝贵财富
“来时英勇,归时无恙”,这是浙大二院171人援鄂重症医疗队领队、常务副院长王伟林心中最大的期盼与收获。
在武汉天河机场,面对这座昼夜战斗了40多天的城市,他深情挥手、动情说道:“在武汉与新冠病毒战斗的日子,我们从没忘记过出征时的誓言: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挑重担,医务人员零感染;我们把浙江精神、浙江大学精神带到了武汉大地,我们又把武汉人民对我们的爱带回到了浙江。相信这段抗疫的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浙二人的宝贵财富,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浙大二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静说,感谢武汉人民,是他们的坚韧给了我力量,走过这47个日日夜夜;感谢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因为它,让我明白应该如何像英雄一样地活着。能来到这里,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荣幸。
结束战斗回家了,感谢浙江人民、杭州人民,还要感谢浙大二院。背后有充分的物资支援、强大的精神后盾,让我们不是空手上战场,感到无比安心。能够打赢这场战役,不是前方的我们有多厉害,而是所有人的众志成城,这份力量无与伦比。
浙大邵逸夫医院:
142人,47个日日夜夜
书写了一份饱含泪水与汗水的满意答卷
昨天,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浙大邵逸夫医院团队、浙江省首批支援湖北荆门(重症)医疗队邵逸夫医院医疗队9位专家组成员,圆满完成重任凯旋!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机场迎接“战士”凯旋,他表示,医疗队队员逆行疫情一线,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书写了一份饱含泪水与汗水的满意答卷。
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医疗队领队虞洪说,在疫情前线,142人,47个日日夜夜,两个驻地,两家医院,真的感谢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如今,这段驰援的经历画上圆满句号,要感谢武汉人民的关爱和大后方的支持。
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潘孔寒主任说,从2月14日飞机降落到武汉天河机场那一天开始,每一个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让他终生难忘。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护理赵树林,在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8病区期间,工作之余为小患者小松出试卷的事迹,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随后在转入新战场武汉肺科医院1号ICU病房后,他跟同事一起精心护理危重症患者。他说,在武汉一个多月,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感谢小伙伴跟他一起用爱守护,希望武汉越来越好。
感谢武汉的患者们
他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相信明天,选择了相信我们!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邓旻:2月9日上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18名医务人员随杭州市支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逆行出征。作为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我带领杭州市266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两个重症病区,开展重症病人救治。
这次我们能顺利完成救治任务,要感谢家人的支持和付出,更需要感谢的是武汉的患者们,他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相信明天,选择了相信我们!最后,还要感谢我们266个兄弟姐妹,是你们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病人,是你们用严谨的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实现了我们‘打胜仗、零感染’的终极目标,谢谢大家!
是身上那一身白衣
给了我们使命和责任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管护师王林飞:在武汉战斗的52个日夜,我们E1-3病区共收治了62位患者,经过照护,他们一个个康复出院。患者们都说,是杭州医疗队给他们带去生的希望,坚持下去的勇气,恢复健康的决心。但我想说,我们来了,是身上那一身白衣给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此行的意义。
现在,我们终于圆满完成抗疫使命要回家了。离开武汉前,曾经跟我们一同出生入死的同济医院的兄弟姐妹们来送行,当时我的眼泪就绷不住了,舍不得离开结下深厚情谊的战友,也舍不得这座城市,但又想早点见到快两个月没见的家人。
在武汉的50多天
每个人都无愧于医者这个名字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学主任、杭州援鄂医疗队二组组长、龚玲副主任医师:从清舱到回杭州,只隔了一天的休整时间,昨天忙完最后的收尾工作,睡得很踏实。在武汉的50多天中,每个人都无愧于医者这个名字,所有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干劲让人感动。大家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为病人寻找最优的治疗方案和解决办法。
等隔离休养结束,最想把女儿从爷爷奶奶家接回来,一家三口好好吃顿饭。此外,希望在回去以后,我能云淡风轻地告诉为我担心的父母,我在武汉这些天的心得和感受,向他们道一声平安。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
我最想呼吸一口杭州的空气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姚勇伟:我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担任一个病区的主任,负责医疗、行政等工作。有一个30多岁的病人,父母亲和他都得了新冠,一家人非常害怕,抱头痛哭。就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刻,我们的病区凌晨12点开了。病人说,杭州医疗队带去的是希望。
昨天,医院里的武汉本地同事开车在高速口等我们,他们的敬业,面对困难的勇气,令人钦佩,就让我们道一声珍重,约定日后相见。
回家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最想念的是想呼吸一口杭州的空气啊!
下次再去武汉
一定要坐公交车看看这个城市
杭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管护师潘晓晓:3月30日,刚清空病房的疲劳还未褪去,也没来得及补个美容觉,接到即将回家的通知,大家都非常兴奋,起了个大早,开始洗刷刷,整理行囊,打扫房间……一切归于原位。酒店大厅恢复了原来的敞亮,走廊上的行李箱不见了,房间里像没人住过一样。
在武汉的最后一顿晚餐,酒店精心准备了我们最爱的小龙虾。我们拍了集体照,这是我们在武汉的临时的“家”,我们一定会再回“家”看看!再见了,下次我们再来武汉,一定要坐坐公交车,再看看这个城市。
希望不久的将来
大家都能素面相见,不必忐忑不安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2月9日,我和同事唐光政作为心理专家随杭州市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我们一边为医疗队队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让大家有更好精神状态抗疫;一边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辅导,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帮他们尽快走出阴霾回归正常生活。
奋战了50多天,隔离休整回家后,我最想陪儿子打一次球,好好陪陪老婆。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摘下口罩,素面相见,不必忐忑不安。
为了不让我分心
家人忍住不来打扰我
杭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汪文婷:我们刚来武汉时,这个城市像沉睡了一样,现在我们要回去了,很多人来送行,路上车子也多起来了。昨天,医疗队休整一天,我好好打扫、规整了住了50多天的房间,来时怎么样,回去时还是怎么样,把干净整洁的房间交还给武汉。
听说我要回来了,我爸爸嘴都要笑开了。我在武汉50多天,他们担惊受怕了50多天。明明很牵挂我,但为了不让我分心,他们忍住不来打扰我,只要我每天空的时候给他们报个平安就好。
我们都要珍惜日常的生活
越平静越日常越幸福
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城北院区)医教科科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郑永科:昨天晚上是我们在武汉的最后一晚,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回过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自发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也许很多思绪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相信所有在场的人内心的感受都是共通的,不需要明说,歌声里包含了一切,每个人都懂。
回到杭州,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生活也将平静下来,越平静、越日常、越幸福。
作为人民健康卫士的一分子
我感到十分自豪
树兰(杭州)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队长杨莉:经过51天的奋战,树兰抗疫任务圆满结束,医护零感染,我们平安凯旋。回忆新冠疫情突然降至,未知太多,却依然未阻挡勇敢者们前往一线战斗的脚步,作为人民健康卫士的一分子,我感到十分自豪。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树兰(杭州)医院共派出2支紧急医疗队共20人火线驰援武汉,团队关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医疗队员是来自感染科、呼吸科、人工肝、重症医学科、护理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其中不少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H7N9等疫情工作,具有丰富的医疗抢救经验。
祖国是大家
为这个家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浙医健杭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冬梅:我们一起来的战友们都特别有奉献精神,不怕吃苦,有信仰、有情怀。在光谷院区工作,我深刻地明白了祖国是大家,为这个家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我去武汉,一直没和在河北的爸妈讲。直到上星期浙医健杭州医院的公众号上发了我的援汉事迹,爸妈才知道我去了武汉。爸爸说,他很骄傲,女儿这么勇敢。
希望大家能早日摘掉口罩
生活和工作回归正常轨道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重症医学科叱珑医生:要回家了,很开心。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51天的救治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人生最难忘的经历。疫情当前,武汉人民都非常努力,不管是患者还是普通人还是志愿者,他们都很勇敢坚强。
在武汉这些天,睡眠不是很好,回杭州,最想好好睡一觉,隔离休养结束,回到家,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我最希望的还是大家能早日摘掉口罩,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早日回归正常轨道。
等隔离休养期过后
第一件事是回到原本的岗位
浙江和康医疗集团九和医院佐佐木脑康复中心护士长王智蕾:刚下飞机,看到所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的护士长和护理姐妹们发来消息,一直在说感谢,管我们吃住行的管委会小胡还在感慨“照顾不周”,希望我们下次再来武汉。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武汉人民真的很勇敢,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总是被感动。
等隔离期过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回到原本的岗位,经历了这么多,平淡而忙碌的工作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50天的奋战展现了杭州风采
余杭一院呼吸内科钟永红:这50天的奋战,我们266个队员团结一致,恪尽职守,向武汉人民展现了杭州风采,而我们余杭一院7名队员,更拼尽全力,用顽强不息的精神展现余杭一院的风貌。作为队长我很自豪,我在完成救治工作的同时,把我的队员们平平安安完完整整地带了回来,这将是我足够铭记一生的荣誉!
离别前我们给武汉同济医院
送去了特别的礼物——签名的防护服
余杭三院池冬菊、李斌、姚莉萍、徐建伟:在武汉的这些日子,流过泪水与汗水,有过无助与感动,战友们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日夜。在得知医疗队要离开武汉后,回家的喜悦和离别的伤感同时涌上心头。临行前,李斌和姚莉萍一起代表同行战友给同济医院的老师们送去了特别的礼物——防护服,在这件防护服上,李斌画上了黄鹤楼和三潭印月,战友们也纷纷在上面签名。武汉!我们会一直站在你身边,与你肩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