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我们要在水库里,给土著鱼安个家。”闲林水库的工作人员,打了电话来,“你要不要来看看?” 当然要看啊。 今天(3月31日),烟雨蒙蒙,杭州城西的闲林水库掩在青山中,恬静美丽。 
库湾处的岸边,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土著鱼“做家”。 联合闲林水库,一起给土著鱼负责“安家”项目的,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工作人员储忝江。 储忝江说,“安家,其实就是在水库里放人工鱼巢。”再直白点,人工鱼巢,就是给鱼做人工产房。 人工鱼巢,放进闲林水库,希望鱼儿能到里头产卵,帮助它们自然繁殖、壮大家族。 12个人工鱼巢 大小、材质、深度都有讲究 12个人工鱼巢,在岸边一字排开。储忝江说,今年是第一次试验,谁都摸不清规律,所以把能想到的方式都用上。 
12个人工鱼巢,都是PVC管制成的框架。 分大小,大的是4米*2米,小的是4米*1米,一个宽、一个窄,储忝江说,密度不一样,可以摸索下,这些鱼喜欢密一些,还是宽松一些。 

人工鱼巢上,既装了塑料毛刷,也装了棕榈片。 分材质。框架下,一半棕褐色的,是挂了棕榈片,一半是绿色的塑料毛刷。它们作用都一样,“模仿”植物,让鱼可以在里头产卵。储忝江说,这两种材质都很柔软,不会伤到鱼。但哪种效果好,要试验一下才知道。 还分深度。储忝江说,绿色毛刷到了水里大约2米长,棕榈片大约1米。然后,为了知道鱼类喜欢在多深的水域产卵,人工鱼巢又做了更立体的“双层豪华版”,两层绑定在一起,进水后最深到4米,到时候可以看哪个深度的鱼卵最多。 

工作人员用竹竿,让棕榈片尽量沉下水 是不是,所有鱼都会跑到人工鱼巢来产卵?储忝江说,并不是。 简单来说,鱼类产卵可以分三类。沉水性,比如鳊鱼、步鱼,鱼卵会沉到水底;漂浮性,比如四大家族“青草鲢鳙”,鱼卵会浮到水面上。 还有就是粘性卵,比如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它们产卵时,必须要依附于水草,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再慢慢孵化。 储忝江说,沉水和漂浮性,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助产”手段,但是针对粘性卵可以做人工鱼巢,所以这次就专门为它们做了12个,试试看。 四个一组 固定到了闲林水库三个点 人工鱼巢做好了,下午2点多,冒着雨,工作人员往闲林水库里安置人工鱼巢。 12个人工鱼巢,每四个一组,一大一小一立体,分别安置到闲林水库三个固定点上。 我跟着第一队安装小组,坐上工作船,船尾拖上四个人工鱼巢,往闲林水库深处跑。到了一个水深十几米的湾口,工作人员说,就这里了。 

为了让人工鱼巢固定,要两头绑定,工作人员爬到岸边5米高的地方,绑在了树上。 船顶到岸边,一位工作人员跳到岸边,拽着绳子往高处爬,爬了大约5米高,找了棵壮实的树,绑紧,人工鱼巢的一头就算固定好了。 跳下船,往另一头岸边开,又靠岸,爬高,绑紧。一头一尾都固定好,就把一排人工鱼巢固定在了这个位置。 为什么一定要爬起码5米高? 闲林水库的工作人员杨宁说,闲林水库现有水位是64米,正常蓄水位要达到70米,水位会上升的,要预留出高度来。 
人工鱼巢固定了,绿色的塑料毛刷,进了水后很快就舒展开来,竖在水里就像一棵棵硕大的水草;棕榈片还浮在水面上,工作人员又拿出竹竿,把棕榈片往水下捣了捣,说等它吸饱了水,就会沉下去了。 装好了人工鱼巢,接下来每过3-4天,工作人员都要来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鱼产卵,有的话要采集一些,带回来检测,看看是哪种鱼的卵。 

安装好的人工鱼巢。 现在安好,刚好赶上鱼类的繁殖期,等到5月底6月初,储忝江说,人工鱼巢的使命就差不多完成了,到时候要仔细统计一下,做数据分析,哪种大小、哪种材质、哪种深度,产了哪种鱼的鱼卵最多。 “今年第一次试验,要麻烦一些。”储忝江说,以后就方便了,比方说以后闲林水库里想让哪种鱼的家族大一些,都不需要增殖放流了,只要按照它的喜好,去多设置几个人工鱼巢,帮助它自然繁殖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往水库里放鱼? 站在闲林水库边,储忝江让我沿着岸边看,一圈都是植物,有树有草。储忝江说,等水位上升了,现在肉眼看得到的植物,以后都会淹到水里,时间长了,都会腐烂。 植物烂在水里太多,会让水质富营养。要是人去一点点整理,那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但是这个时候,鱼类就可以帮忙。 比如黄尾密鲴。它是底栖性鱼类,水库底部的附着藻类、腐泥和有机碎屑,它们都一口口吃掉,可以分解消耗库底有机质及藻类,从而保证水质安全。所以,从去年开始到现在,闲林水库已经投放了12万尾黄尾密鲴。 设置人工鱼巢、增殖放流,都是为了让鱼类大家族帮忙让水质更好一些。 2019年,水产所在闲林水库做过水生生物资源调查,闲林水库共有鱼类19种,主要为鲫形目、鲶形目,比如马口鱼、宽鳍鱲、河川沙塘鳢等,大约总量是25万尾。 而且调查显示,闲林水库水生生态系统还处于早期发育阶段,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波动大,在由陆生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还未构建完成。 而人工鱼巢的建立,可以促进水库中的土著鱼种自然增殖,促进整个鱼类群落的建立,从而增加闲林水库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亿尾! 杭州今年要投放这些鱼苗 前几天,7000尾小鱼苗,刚刚在江干区大农港安了家。除了它们,杭州今年的增殖放流活动也都开始啦。 杭州市渔业总站报了一个数字,说2020年1月到12月,杭州各大河道增殖放流的鱼苗,将达到1亿尾! 这1亿尾,大多是“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鳊鲂类、鲴类、花鱼骨、光唇鱼、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等,基本实现杭州重要渔业水域全覆盖。 为什么每年要投放这么多鱼苗? 可以改善水质,提升水环境。比方说,鲢鱼、鳙鱼等,每长1公斤,就能吃掉30-40公斤藻类。 补充、恢复渔业资源。投放多了,才能让它们重新“活”起来。比方说,濒临“绝迹”的大黄鱼这两年又能捕了。 帮助渔民持续增收。每投入1块钱放鱼苗,可捞起价值约8.85块钱的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