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健康码 是诚信社会建设的一块试金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2-15 07:06   

2月11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推出“杭州健康码”,要求广大市民和拟入杭人员主动填写申报,通过审核后,每个人都将产生一个颜色码。“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显示绿码者,市内亮码通行,进出杭州扫码通行;显示红码者,要实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14天正常后,将转为绿码;显示黄码者,要进行7天以内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不超过7天正常后,将转为绿码。同时要求拟入杭人员,必须申领到“绿码”后才能入杭。

诚信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解读: 余勇刚律师

私人信任是面对面的认可,公共信任是不见面的承诺。公共信任的基础是公民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的社会将会崩溃。

“杭州健康码”的推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也是对公共信任的一次大检阅,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需要我们许下一个不见面的承诺,用诚信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攻坚战。

这一开先河的举措,表明了杭州市政府对当前疫情发展的理性判断,对自身优势产业数字经济第一城赋能疫情防控的充分信心,也反映出杭州市政府敢作敢为的担当与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仅表现在对疫情严防死守上,更多的是一种回应,对民众日益增长的要求恢复生产、生活的强烈愿望的回应,“杭州健康码”是正确处理防控疫情和保障社会民生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尝试,与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一关了之、一封了之的极端措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杭州市民,不得不为杭州市政府在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理性担当和科学管控叫好和点赞。

政府科学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民众的自觉与诚信。“杭州健康码”是诚信社会建设的一块试金石,其中行程、接触人群、身体状况等信息,完全依靠自行填写。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点常识和公德心的人都会如实填写,但总有一些人心存侥幸,在该平台上线不到10小时,杭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就发布公告指出,在前期审查中发现了极少数市民虚假填写有关信息,自作聪明套取绿码,指挥部要求全体“杭州健康码”申领者,必须以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填写所有信息。在2月12日,指挥部对不如实填写信息并套取绿码的人员进行了通报和惩戒。

这种“失信”行为,是极端不负责和愚蠢的。当前疫情虽有回落向好趋势,但随着返程复工,人流加速流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稍有不慎,将会逆转,此前无数人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对“杭州健康码”的虚假申报,是对社会的“失信”,这种失信,不像闯红灯过马路般只是违反社会契约,不像未按期归还图书般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这种失信,是对社会的不负责,是将他人置于危险境地的极端失信行为。很多人可能会信誓旦旦地说,我虽然隔离未满14天,但没关系,我不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有些人心存侥幸地说,我虽然去过重点疫区,但我很注意防护,不会有事的。于是为了自己的便利,申报虚假信息,套取绿码,随意出行。

心存侥幸是病毒扩散的催化剂,决不能因为一匙污水污染一桶酒。特别是这次新型肺炎具有初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的特点,稍有轻慢,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出现了一个感染源,因为手持绿码随意横行,将会造成难以预估的后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只要存在,就是百分之百的作用,届时“杭州健康码”将会失去意义,社会信任机制失去作用,我们将重新回归到封闭隔离空间以抵抗病毒蔓延,这种失信的代价将是惨痛和不可承受的。

是时候检验我们社会的公共信任体系了,是时候检验我们公民的个人诚信了。诚信,没有一刻比现在更重要。英国学者帕特里夏·怀特认为,诚信并不是要求人们在什么时候都说出所有的事实,而是要求一个人有责任在恰当的场合中将能够影响他人准确判断和理性行为的重要事实告知他人。如实申报个人信息,不仅是个人的诚信问题,也将影响到所有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到抗疫阻击战的整体胜利。

自觉是最有效的措施,对不自觉的人严惩,是对自觉的人最好的保护和褒奖。虽然有大数据系统可以核实每个人填报信息的真实性,但这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每个人自觉诚实填写。徒法不能以自行,我们应大力启动失信惩戒措施,将不如实申报个人信息的人纳入失信人员进行惩戒;应启用行政手段,对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对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则应按照妨害传染病防治相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能仅仅依赖于个体,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生活中的他人,依赖于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依赖于存在这个社会的规则,自觉遵守这个规则,诚信对待他人和社会,是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

在“杭州健康码”之后,浙江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健康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许下一个不见面的承诺,个人诚信申报,全体自觉遵守,等待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未申领人员可通过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杭州健康码的申领注册,原支付宝、钉钉申领渠道继续有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