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2000余名社工奋战在防疫一线
杭州日报讯 首席记者 毛长久 通讯员 叶歆 周洁 沈丽娜 庞国美 袁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推进,在大多数人和家人欢聚的十几天里,2000余名西湖区社工始终坚守在一线,或在门岗执勤,或在网格排查,或在应急处置,或在汇总各类数据,或在给隔离居民送菜的路上。
这些日子里,他们已然忘了时间和休息,疏忽了父母孩子,更谈不上照顾好自己,“好好睡一觉”“和家人一起吃顿饭”成了最奢侈的愿望。
连续无休,通宵值班,夜半铃声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不下火线不掉链子,是他们坚守的战时信念。24小时值守隔离点,困了就睡在楼道里;节假日无休应急巡查,累了喝红牛提神……防疫期间,发生在西湖区社工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护天使。
最亲的奶奶离世了,他依然冲在最前线
蒋村街道竞渡社区党委书记郭东杰是一名85后的年轻基层干部,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郭书记”。大年初四晚上,小郭书记正在社区紧张地研究着马上要着手的防疫工作。这时手机响了,他一边向同事交代着工作,一边接起了电话。很快,同事发现他沉默了下来,低沉地“哦”了声后,双手微颤地按了好几次才把电话挂断。可还没等同事问他怎么了,他又继续说起了刚才的工作,接着开始安排出租户排查、协调人员值守、布置小区卡口等工作,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那天,他又工作到很晚。
第二天,同事们再见到他时,发现他面色疲惫,眼睛红肿。这时大家才知道,昨晚,小郭书记最亲的奶奶离世了。同事们劝郭东杰请几天假,先料理好家里的事。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把自己每天的工作排班进行了调整。那几天,他白天在家料理奶奶后事,晚上又赶回社区值晚班,带领网格长、值班员在各个小区、居民楼之间穿梭、扫楼,一户一户地仔细排查,始终带头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我们社区都是回迁安置小区,流动人口多,村社分离,状况复杂,防疫工作难度大。现在正是社区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留下!”他如是说。
一把凳子守在楼道口,是责任更是初心
在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普通居民楼道里,一位身穿藏蓝色羽绒服的工作人员,坐在一把凳子上,守在一户居民家门口。他是松木场社区副主任鲁劼,他正忙碌地记录着手中的居家隔离户信息表。
每天八点不到,鲁劼就守在楼道里,在这个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窄小楼道里,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认真守着隔离户,他了解屋子里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当天的体温多少?有没有咳嗽?有没有气促?认真做好观察与记录。鲁劼说:“每天做观察记录,我的心都是揪着的,我们全体工作者都在为居家隔离户祈祷,所幸他们愿意配合工作,再大的难关我们都能一起挺过去。”
守隔离户、站小区卡口,鲁劼每天的工作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为我在松木场社区已有6年了,居民对我都比较熟悉,所以被领导安排在卡口,负责量体温,居民基本上都比较配合我的工作。”量体温、查出入证、核实身份证件信息,每一个细节他都不会错漏。鲁劼所在的王家弄卡口在农贸市场附近,人员密集、人流量大,一天下来基本上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喝一口水了。累了倦了,中午交接班时会在办公室里打个盹,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返杭人员“扫楼”排摸、小区出入证发放、代买和输送食物……防疫攻坚战还在持续,鲁劼的脚步仍未停止。
一碗鸡汤两封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月6日中午饭点,西溪街道铁佛寺社区书记项静的母亲戴着口罩穿着雨衣来到社区,她给项静带领的这支团队带来了亲手煲的鸡汤,给项静带来了两封家信。
团队小伙伴们喝着鸡汤,从嘴里一直暖到心里。而此时的项静正在办公室偷偷抹着泪,两封家信的内容,有家人的思念,有女儿的呼唤,有家人的心疼,但更多的是家人的支持、理解和鼓励,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2003年的“非典”,15岁的项静还是名懵懵懂懂的住校初中生。在医院值守的母亲整整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吃住全在医院,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上战斗。那一年,母亲在一线抗击“非典”,成为女儿的偶像。
今年,作为一名社区书记,项静正在用那颗炽热的心努力让辖区居民们“静”下来,放宽心,宅在家,由社区这支团队为大家做生活保障工作,共同努力迎接胜利的曙光。这一次,女儿在一线抗击疫情,成为母亲的骄傲。
防疫路上一起走,这点痛不算啥
“大哥,你们的菜放在门外了,赶紧拿进去哦,有啥事随时联系我好了!”一大早,三墩镇颐兰社区工作人员朱新灵就为隔离人员送上了生活物资,这已经是她连续工作的第21天了。
社区启动居家隔离的第一天,朱新灵就接到了一个“大单”。同事们手头上都在忙各种事,朱新灵立马跑向小区门口。身高1米74的她,扛起50斤米就向隔离户家走去。搬上台阶的瞬间,她的腰部感觉到一阵刺骨的痛。她强忍着痛,微笑地看着隔离户拿进东西,再一瘸一拐地回到社区继续工作。
掌握居民的行程信息,安抚居家隔离对象情绪,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朱新灵每天的工作都这么忙忙碌碌。“大灵,你的脚天天这么瘸着,去趟医院看看,休息一天吧。”“我平常身体好,不碍事,过两天就好了。”同事们纷纷劝她,朱新灵的心里明白,大家手头的任务都很多很重,自己能克服的一定要想办法克服。
不仅仅是她,她的丈夫也是三墩的一名社工。夫妻俩全身心地投入防疫一线,每天早出晚归,走访排查、宣传联系,无法顾及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早早地将一双儿女送到奶奶家照顾。“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也好。我正好可以安心工作。”说完这话,她的眼眶有些湿润。
现在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期,朱新灵说:“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坚持,大家都是这样,日夜奋战,防疫路上一起走,这点痛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