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结束,不少返程人员陆续归来。结合即将到来的返工、返岗、返校,杭州提前做好分析研判,“人防+技防”双管齐下,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守好杭州门户。
入杭高速公路卡口疫情防控井然有序。记者 法鑫 摄
入城口 24小时值守+智慧管控
在杭州西面的几个入城口中,绕城留下入城口的交通流量是最大的。“保障点位工作,守住杭城西大门防线,是我们的重要责任。”西湖区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月28日开始,留下街道入城口、绕城出口,街道职能科室人员及党员志愿者33人团队、24小时保障入城口值守。
在离收费站15米处,有高音喇叭提醒来往车辆车主提前出示有效身份证,方便登记和管理;对入城卡口从原先的2个增设到3个,并且要求监测人员规范工作流程,精准到2分钟完成一辆车子的人员问询、登记和放闸。
目前,留下入城口白天有超过15000辆车入城,每辆车上的所有车乘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量。为确保人员力量充足,西湖区委直属机关工委派了8人小队分成2组,每组4人,在3个卡口开展进城车辆测温值守工作。
在城西几个入城口,还用上了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监控”。昨天下午3点左右,三墩镇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管控系统的交警视频监控,发现三墩绕城进口车流量快速增加,车辆排队在1公里左右,于是迅速通过指令系统下达预警至三墩绕城口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当即联系路政加开入口,有效缓解了高速车流。
老小区 联防联控严把入口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有没有去过湖北或接触过相关人员?”这三个问题要是答不上来,那就不能随便进出了。1月31日,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温州路社区正式实施封闭式管理,社区党委书记徐斌守在崇庆里门口,一个个询问进入的居民,一旁的志愿者也手拿耳温枪监测体温。
温州路社区是拱宸桥东典型的老旧小区聚集地,五个小区都没有物业管理,但是加起来有15个门,老年人还多,人员进出难控。目前,五个老旧小区只留下8个出入口供居民出入,每个出入口配两名工作人员或机关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值守,负责排查外出返杭人员情况。
余杭区临平街道大众弄小区12位居民组成志愿服务队,由楼道小组长高玉珍带队,在小区进出口处设置了外来人员登记处,协助社区住户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筛查,同时劝说大家尽量少外出,多“窝”在家中,如果必须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做好预防;其他楼道则由居民自发组织对本单元楼进行管理。
城西的骆家庄、古荡镇村、益乐新村等城中村,约有外来人口5万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整个骆家庄东西区原有18个出入门,疫情发生后已减少为4个,每个小区只开一扇门,严格管控,出入一律测体温登记。古荡镇村、益乐新村2个城中村分别组建了微信群,所有湖北籍租户进群统一管理,向他们点对点传达辖区防疫消息,对准备回杭人员妥善劝阻。
新小区
“数字驾驶舱”实时监控
作为数字经济高地的杭州,诸多大数据技术高效支撑着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
昨天上午,下城区新天地园区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手机上收到一条自动推送的短信,提示湖北籍住户何某在世嘉君座一楼刷卡进入,“这意味着该住户可能刚从湖北返杭进入公寓。”收到短信后,园区运营公司及时与街道、社区进行报告,并与住户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情况。经了解,该住户于1月25日自驾车从湖北出发,当日抵杭,身体状况良好。经过沟通,目前该户已经在家进行居家隔离,并由社区、园区运营公司对其进行日常观测和服务保障工作。
这是下城东新街道的“数字驾驶舱”发挥了大作用。该系统通过单身公寓楼以及小区安装的智能安保系统(门禁系统)与城市大脑做好数据接入,实现了对返杭人员尤其是湖北、武汉籍人员的实时预警。符合预设条件人员一旦返杭,使用门禁卡回家入住,城市大脑就会预警,并将相关信息及时推送到所在社区以及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上门进行询问、登记和预检。
此外,余杭的“百应科技”公司还免费开放了自主研发的“智能疫情通知回访系统”,来帮助工作人员足不出户,高效传递疫情信息,提高疫情排查、防治效率。“通过这个回访系统,可以对大批返乡人员进行电话随访。”百应科技负责人说,所有参与抗击疫情的政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均可免费使用,“我们希望让信息触达效率比病毒传播更快,把平安带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