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野外放归的梅花鹿传回了它们新家的靓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1-07 19:33   

杭+新闻讯 两周前,6头“原住”于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千顷塘繁育基地内的华南梅花鹿,在浙西大峡谷对面的临安昌化林场毛山林区放归野外。这是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首次进行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试验。

一时间,闻风出动的媒体纷纷上山“抢镜”。也许是野放出口的“长枪短炮”太多,任凭工作人员满山吆喝驱赶了一个多小时,6只警觉胆小的梅花鹿始终在围栏内打圈圈,并没有从工作人员为它们事先打开的围栏出口,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现场科研人员打趣:“6头梅花鹿的警觉‘避世’,和不通人性,恰恰说明,尽管过去这些年,它们长期在扩繁基地接受人类‘眷顾’,但依然野性十足,兽性未改。这正是保护区实施‘准野生’扩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现在两周过去了,6只首度“拓荒”梅花鹿最后到底有没有出栏?现在过得好不好?带着众多“鹿粉”们的牵挂,记者今天采访了清凉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据野放围栏外的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数据显示,第一头成年公鹿于放归当晚的12月17日21:17分出栏,第二头成年公鹿于次日的12月18日凌晨4:35分出栏。约14个小时后(12月18日18:00时左右),围栏内剩余的2头母鹿和2头未成年(亚成体)小鹿,也相伴出栏,走向大山。自此,6头野放梅花鹿悉数出栏,正式开启野外生活。

出栏后,2号母鹿前往距离围栏约5km左右的山林与1号公鹿“会师”。12月19日,1号公鹿与2号母鹿相伴往山外走,寻找理想栖息地。

3号母鹿出栏后,在围栏附近逗留至20日,也走向大山深处。此后基本安定下来,活动范围不大,估计是找到了理想的栖息地。至于3号母鹿到底有没有与另一头成年公鹿和2头未成年小鹿组成新家?因另一头公鹿和两头小鹿没有携带项圈,缺少跟踪数据,目前尚不得而知。

不过据一位在毛山林区外围劳作的村民讲,12月25日,他在山林里看到一群梅花鹿一闪而过,大约有4只。26日,毛山林区护林员也赴现场查看并验证了梅花鹿的脚印。目前基本确定,3号母鹿是与另一头公鹿和2头未成年小鹿组成了新家。

华南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目前仅分布于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的零星区域内。由于栖息环境片段化、适宜栖息地范围缩小、加之人为干扰等原因,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一度逐年下降,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

为积极保护这群生活在临安“北大荒”上的精灵,1985年,我省成立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升格为“国家级”。2003年,保护区通过围栏、食诱等手段,把千顷塘保护区内的野生梅花鹿“引诱”到指定区域,实施“半野外”围栏繁育。

“圈养”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梅花鹿在围栏内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被猎杀;二是方便近距离开展科学研究;三是在冬季觅食困难的季节里,通过人工“微干预”投食,使梅花鹿可以“衣食无忧”地在基地内繁衍生息。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繁育基地内梅花鹿数量逐年扩增。为确保梅花鹿的野性和良好生境,扩繁基地的围栏也逐年外扩。至今,千顷塘梅花鹿繁育基地的范围已经扩展至180亩,梅花鹿数量扩繁至62头。

不过梅花鹿们终归属于大山。此次毛山林区放归,是它们在扩繁基地内生活了16年之后的首度放归自然。

来源:杭+新闻  作者:记者 管光前 通讯员 赵东武  编辑:张翟
返回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繁育基地内梅花鹿数量逐年扩增。至于3号母鹿到底有没有与另一头成年公鹿和2头未成年小鹿组成新家。约14个小时后(12月18日18:00时左右),围栏内剩余的2头母鹿和2头未成年(亚成体)小鹿,也相伴出栏,走向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