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司徒雷登”在莫干山上的故居 一百多年前他曾在这里救治过很多乡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1-06 15:13   

都市快报讯 冬日的暖阳里,一群人浩浩荡荡从莫干山的最高点炮台山裸心堡蜿蜒而过。走在林间小道上,大家步履匆匆,沿路顾盼,似乎在找寻什么。

杭州历史建筑研究专家仲向平、苏达立研究学者史伟东、致力于追踪广济医院史料收集的陈钦周……除了这些学者,队伍里还有苏达立的两位孙辈和梅藤更的两位玄孙女,他们特地从英国飞来杭州,追寻祖辈足迹。

一个月前的12月4日,大家聚集莫干山顶,就是为了“梅家”和“苏家”寻踪。

梅藤更是谁?杭州人应该不陌生了。有一张这几年在杭州广为流传的照片,一个戴着礼帽的老外医生,一个穿着中式马褂的小患者,互相低头鞠躬。这位医生,就是梅藤更。他被称为“英国的司徒雷登”。

1881年,25岁的梅藤更带着19岁的妻子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史密斯来到杭州,接手广济医院,从此在杭州生活、工作了45年。史料记载,开设不久的广济医院简陋至极: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药房、没有手术室。而到了1926年梅藤更退休离任时,广济医院有500张病床、三个手术室、住院病人4000例左右,是全国最大的西医医院之一。

苏达立,是梅藤更后广济医院的下一任院长,抗战期间,他在杭州营救了无数中国伤兵和百姓,包括空军英雄高志航等等,被称为“杭州的拉贝”。

梅藤更界

“到了,就是这里!”仲向平话音刚落,就拿起手上的矿泉水瓶,大灌一口,猛地喷在旁边布满青苔的山石壁上,“梅藤更界”歪歪扭扭四个手刻大字立马清晰地显现出来。

“你们看,四个大字完全是刻在整座山体上的。和摩崖石刻不同,界碑往往是刻在一块石头或砖头上,以此为界,这是我的地。如此巨大、和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界碑,是极其罕见的。”仲向平感慨,“我研究近代历史建筑这么多年,刻在石壁上的界碑,也就只见过两处。另一处,是在北山街上的西湖山庄里的‘何界’,只是小小的两个字,远没有这个‘梅藤更界’来得漂亮且庞大。”

这是仲向平时隔30多年,人生第二次来重访这块莫干山上的界碑。上世纪80年代,他因为蒋介石“结拜兄弟”黄郛的别墅白云山馆,在山上待了十来天。那一次,他沿着明清古山道,登上炮台山,来探寻梅藤更在山顶的苏格兰城堡遗址“莫干山1号”。可惜城堡早在1960年就倒塌了,这里只留下一片废墟。他在残留的两个门柱、砖瓦堆里,认出了这块界碑。

如果不是梅藤更的后人回杭州寻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仲向平摇头:“很难想象昔日的废墟上,拔地而起了一座城堡。百年时光,仿佛轮回了。”

裸心堡

重建后的英式城堡,成了今天莫干山顶的裸心堡。一个南非人,起了个中文名叫高天成,2007年来到杭州莫干山骑行度假,因为喜欢这片山林,在这里建立了裸心乡,后来有了远近闻名的裸心谷。2012年,他和妻子偶然在树林间发现了倒塌的城堡废墟,惊讶之余,开始着手重建。于是,2017年,在梅藤更的苏格兰城堡倒塌近一个甲子后,山顶又“回”来了一座裸心堡。

现场最惊讶的是梅藤更的玄孙女们和苏达立的孙辈们。梅藤更的两位玄孙女Jenny和Brenda,出生于中国香港,后来随着家族回到英国。关于曾祖父的往事,她们都是从妈妈口中得知,Jenny说,“小时候听妈妈讲,不感兴趣。长大了才慢慢想把家族故事捡起来。我们去爱丁堡找过曾祖父的坟墓,看到用中文书写的四字墓志铭‘仁爱而劳’。所以,我们特别想来中国看看,曾祖父当年的故事。”

莫干山的临时医院

1910年,梅藤更在莫干山顶买下75亩地,建造苏格兰城堡,当时他已是55岁。

为什么要在山顶建城堡?“很多人以为这座城堡他建来是度假的。其实不是,我从搜集到的很多史料情况来看,这里还承担了医疗中心的功能。你从山壁上的巨大界碑,已经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梅藤更是个大吞大吐的人。”仲向平分析,“他经营广济,能做到全国一流,他工作上追求细心和微笑,生活上追求大气和高品质,是个会赚钱的生活家。他对待病人,他向富人收来的诊费,会用于周围穷苦百姓身上。”

在叶全新、刘建林、仲向平合著的《莫干山》一书中,就提到这个莫干山上的别墅,很可能就是后来广济的临时医院。“除了山上的好风景,他看到更多的还是贫困的山民。山上可以找到草药却找不到医院。医生的天职让他不能坐视,梅氏决定在莫干山开设临时医院,利用医生度假时间,为百姓服务。”

那面铜锣还在

梅藤更在山顶城堡治病的历史,当天从一位95岁仍居住在莫干山上的老人口中得到证实。他叫褚召南,父亲褚庆仁是梅藤更城堡家中的第三代看门人。耄耋之年的褚召南,口齿依然清晰。得知梅家后人从英国远道而来,他坚持也要回古堡看看。在重建后的城堡大门前,他和梅家的两位玄孙女留下了合影,一刹那,似乎穿越了百年时光。

“梅先生给我父亲每月发8块大洋工资,当时能买五六百斤大米,父亲说,梅家有一个男侍者和一个保姆,负责饮食起居。”褚召南老人回忆起父亲生前告诉他的细节。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画面,是梅藤更在山上的古堡,有一个信差。每次见到梅藤更回莫干山,这位信差就有了个特殊的任务,他会手提一面铜锣,满山飞奔,边敲边喊:“梅先生上山啦,有病的快去看!”

等到信差回到城堡,门前等待看病的人已经都在排队了。缺医少药的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相互转告:梅先生看病不收钱。

在裸心堡的历史长廊里,我看到了这面传说中的铜锣,当年就是它,吸引了周围乡民排队爬上山顶就医。

“梅先生回国后,洋房里留下很多中国瓷器和古家具。我家里只保存了一盏台灯、一把小茶壶、一只铜锣和一些小碎片。梅先生临别时要我父亲有事情给他写信,他写下一张字条,上面是苏格兰他家的地址,可惜小字条后来弄丢了。”褚召南说。

物是人非,梅藤更走了,最后的看门人走了,但他们的后人回来了,那面铜锣还在。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