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杭州提出“善治六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2-28 09:13   

每日商报讯  2016年,杭州正式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如今已覆盖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多方面多场景。

城市大脑的建设,正在为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杭州方案。更好的消息是,不久后,这场“现代化”治理将迎来更多层面的新变化。昨天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杭州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显著提高;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高水平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形成与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体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杭州提出了“善治六策”。

1

推进统筹之治,打造高能级的城市

主要强化区域、动能、空间、财权、城乡方面的统筹。

比如,集聚更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代表浙江乃至中国更好参与全球竞争分工。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圣地、“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美丽中国“大花园”等功能,持续深化区域合作交流,加快形成高效连接的城市群网络、呈梯度有序分布的产业链分工合作机制和联防联治的环境保护体制,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

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努力打造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动产业提档、企业提效、平台提能,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大规模绿色改造。支持引导5G生态、下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类脑芯片、金融科技、空天信息等产业化、场景化、产品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做强钱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国家高新区、开发区等产业平台,推动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浙大国际科创中心、阿里达摩院等创新载体发展,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统筹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集中精力解决“3020”消薄、低收入农户增收、山区乡镇产业发展等问题。

2

推进科技之治,打造数字化的城市

杭州既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也要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科技之治主要包括城市大脑和“移动办事之城”两个方面。

既要加速数据共享融合和感知网络提能,不断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又要深化数字驾驶舱建设,即时在线提供全方位监测、分析、预警,真正让“大脑”更聪明、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高水平建好“杭州应用”、打造“杭州运维”、构建“杭州标准”,注重运营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以企业化、项目化形式构建运维团队,做强产业链条、培育骨干企业,探索制定城市大脑建设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努力把城市大脑打造成为“杭产”新品牌、数字时代“老字号”,加快形成经济新增点。

把“移动办事之城”服务体系做精细,全面拓展“一证通办”“刷脸可办”“移动能办”服务事项,运用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探索线下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全力打造“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3

推进良法之治,打造知敬畏的城市

针对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立法,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

探索完善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环境等违法犯罪问题出重拳、下重手。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严格执行防止冤假错案各项制度,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整合政法、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公共服务平台和窗口,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探索打造“联合调处”模式,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全链条解决”。

贯通钱江分、芝麻信用等政府、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加快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使杭州成为“最讲信用的城市”。

4

推进协商之治,打造老百姓的城市

探索完善以党支部为统领、业委会执行、物业公司参与的城市小区治理新模式,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推动社区干部、社工人员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管理层交叉任职,在小区层面建立完备的治理架构,推动城市治理走深走实。

完善街道居民议事制度,健全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情沟通日、百姓议事日等工作机制,不断畅通“民意直通车”民情收集渠道,切实了解民情、掌握民情。

5

推进人文之治,打造有情怀的城市

持续擦亮良渚古城遗址世界级“文化金名片”,建好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西湖南线景区优化整合,持续放大三大世界遗产综合带动效应。有序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综合保护和申遗,切实做好金石篆刻、浙派古琴、蚕桑丝织、茶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村落等串珠成链。

探索推行“文化管家”等社会化管理模式,有效破解基层文化设施“沉睡”的问题。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和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做强数字内容、影视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现代演艺等优势行业,催生更多高品质的“网红产品”,成就更多正能量的“创意经济”。

6

推进开放之治,打造国际范的城市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

全面推进亚运会城市行动,借势借力推动枢纽功能再优化、开放水平大提升。着力提升萧山国际机场集疏运能力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水平,统筹推进eWTP试验区和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铁路西站、东站、南站枢纽中心以及高铁、地铁、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运营TOD,不断提升集聚辐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承载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