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区一方案、一楼一方案”
苑中路位于拱墅区大关街道,以前由于污水管道破损严重,从而造成排水不畅,急需翻建污水管。
今年年中,拱墅区城管局在实施之前,特别去打听了一番,了解到这条路的自来水管道也要改造。双方一协调,10月2日,道路开挖,两个工程同期开始施工,一个月后,同步结束。
拱墅区城管局透露,众多民生实事在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开挖的“阵痛”。对此拱墅区超前谋划,通过成立由22个建设主管部门、管线单位组成的“拉链马路”指挥系统,整合施工信息、施工资源、施工力量,通过“最多挖一次”实现“最大绩效,最小扰民”。
今年,拱墅区圣都公寓、橡树园小区等15个污水零直排建设项目中都实施了“最多挖一次”,将民生项目真正做到居民心坎里。
其实,不仅仅是拱墅区。吴峥介绍说,今年以来,各区根据“一小区一方案、一楼一方案”要求,分别制定了相关整改建设方案,并通过在排水检查井内安装液位计及视频监控的方式,对排水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监控,确保“污水零直排”真正落地。“每个城区在实施过程中都力求创新,有自己的特色,效果都很明显。”
馒头山地区是上城区一块特别“难啃骨头”,今年,这里启动了雨污专项治理项目,通过雨污分流减轻下游污水系统的负荷,同时减少中河排出口的溢流现象。
为有效切除雨水管道外来污染源,下城区在全省创新推行雨水边窨井“井长制”,最终共有169名井长上岗履职,发现、阻止、报告偷倒事件500多起。
今年江干区着力从“六小行业”污水预处理标准化管理入手,要求各店家将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分离,根据行业特点设置预处理设施,对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后达标排放。
西湖区则强化“四问四权”实效,注重民意导向,组建23支“民间监理”小组,全程参与污水零直排项目推进。
西湖风景名胜区在推进污水零直排项目时,开展了“走亲连心三服务、五水共治进村社”活动,对西湖街道辖区的9村6社区开展上门服务,宣传排水许可证办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知识内容,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
今年,滨江区城管局委托专业公司对该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长效运维管理。目前西兴街道河畔花园、铁岭花园、古塘新村以及两个公厕(固陵路以西区块)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该处理设施,2000多居民直接受益。
钱塘新区城管局落实专业队伍对下沙片区市政雨污水管网数据进行测绘完善。基本完成下沙片区市政雨污水管网电子信息库,形成了管道“一张网”,大大有利于污水零直排相关建设工作的开展。
明年将全面铺开智能化长效管理模式
位于拱墅区学院北路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今年9月刚投入使用,经过近3个月的提升改造,如今,这里已成了拱墅区乃至杭州市污水零直排智能长效管理的示范点。
上周,记者特别去实地走访了一下,发现确实很不一样。
进了校门,低头一看,脚下有一雨水井,而其窨井盖边上贴有一块特别清晰的标识牌。标牌上有绿色的“雨水井”字样,还标有雨水管的走向。拱墅区市政所所长赵强介绍说,这个学校内的雨污检查井、立管、隔油池、化粪池、提升泵等排水设施设备上都贴标识,可以做到一物一号,方便长效管养。
沿着学校道路再往前走,记者在路边见到了一张特别清晰的雨污管网图,下方还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全校的智能管网图就出现了。“哪里是污水井?哪里是雨水井?使用手机一扫就知,可以大大提高巡查养护效率。”赵强说。
同时,记者在学校东北侧的草坪上,发现了一个机器,它是零直排智慧排水预警管理系统,连着学校的雨水管网,这里会每隔10分钟自动实时监测水质情况,一旦水质超标,后台就第一时间通过手机APP通知责任人。
据了解,2019年拱墅区以湖墅街道为试点,以污水零直排创建整治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智慧治水理念,智慧治水进小区,为了有效解决人力排污监测效率低、地下管网情况不明、管养精细化程度低等问题,引入CCTV管网检测机器人作为治水“网格长”,实现了地下管网定期来回监测,并借助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构建起辖区地下排水管网健康档案。在原有的管网检测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创新管理思路,打出了机器人治水“网格长”+智慧“网警”的智慧治水组合拳。通过管口监管、平台告警、责任人APP接收实现了晴天雨水管网排污监管的智能化,通过技防促人防,口袋式管理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辖区水环境治理“污水零直排”创建长效化迅速反应机制不断完善。
据悉,今年以来,祥符街道蓝孔雀社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及湖墅街道信义坊商业街,都已开始试点探索污水零直排智能化长效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吴峥表示,以拱墅区“点、线、面”试点为模板,明年将在全市全面铺开。
2020年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攻坚之年,市城管局市政设施发展中心将牵头完成500余个小区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