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良渚古城遗址旁边,有一条独特的人工河,叫“康红新港”,由上万良渚人民齐力开创,在岁月中见证良渚北片的兴盛。
康红新港自西往东贯穿杜城、港南、新港、纤石、石桥等村,好像是一条金腰带,串起北片美丽乡村,焕发熠熠光辉。
有人曾这样形容这条河的“地位”——它延续了良渚文化血脉里奔涌的创造因子,见证着良渚乡村振兴的步伐。
勤劳的良渚人
挖出北片农业发展新机遇
“很独特。”港南村村委主任康宏果这样评价康红新港,因为,这是一条横空出世的人工河。
良渚北片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尤其是杜城、港南、新港、石桥等村,有着大面积的农田,却缺乏一条比较方便的灌溉河道,有些农户常常为了水源而发生争吵。此外,水稻收割后,需要运输,每次只能一小车一小车地用人力拉,费时又费力。
于是,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政府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人工河道开挖行动开始了。
那时候,康宏果还不到10岁,只记得家家户户的大人每天天一亮,就拿着扁担、挑着土笪(念dá,一种竹编的置物器具)出门了,一直要到天黑才歇脚。甚至自己家的亲戚,也踊跃参与进来,“挖河期间,我外公他们都住在我家里,一星期一星期地住。”
这样的盛况,新港村党委书记何建国也有印象。“10户人家分段挖,集体的力量让人敬畏,只记得看过去人山人海。”
一边挖出河道,一边泥土越垒越高,最终成就了如今7公里多的康红新港,而这条河道取名也非常“实在”——从石桥村的康家界到杜城村的红旗大队,整条河道比较直,位于安西线沿岸的部分,“身形”也比较匀称,沿线种上了两排水杉树,就像两排巨人一样守护着这片静谧之地。
“有了这条河道,灌溉方便了,雨水季节还承担着泄洪功能。稻谷收割后,人们不再苦于搬运,在康红新港里摇着船只,省工省力呀!”康宏果说。
挖掘河道后,人们又在石桥村修建了两座大型机埠,整个良渚北片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也曾“受过伤”
“刮骨治疗”后重回清澈
一晃30多年过去,良渚北片区域开始集约生产,村委流转土地后统一交由专业的种粮大户、农业公司来运作。那些双抢、农忙的时节成了往事,摇着船只运送粮食的过往也渐渐消失。
不再依赖河道后,人们对于河道的感情渐渐淡了。一些农民图行走方便,便在河道中央筑起了坝,水体不再流通,沿岸出现了直排现象,康红新港变得不再清澈。
水活,河道才能活。
2013年底,随着五水共治工作拉开序幕,康红新港迎来了“刮骨疗伤”式治理。
各村分段清除了河中的土坝,让水体重新流通;建起横跨河道的桥梁,方便人们通行,并融入良渚文化元素,成为村中景色;对整条河清淤冲洗,清理掉几十年来沉积的淤泥、烂树叶,并以松木桩护岸;对沿河农户截污纳管,启动配水工程,把东苕溪的水引入到河里……在经历了“大手术”后,现在,行走在康红新港边,只见河水清澈,鱼虾成群,节点位置点缀着既美观又能净水的水生植物,如世外桃源般静谧。也能看见一两艘小木船悠悠行驶,保洁人员正对河里的落叶、漂浮物进行打捞。
这条“金腰带”
见证良渚北片乡村振兴
在新一轮乡村建设中,康红新港就像一条“金腰带”,串起北片四个村。而每个村都延续着良渚先民的勤劳智慧和创新思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铆足了劲——印象杜城、野趣港南、运动新港、田园石桥,在乡村建设中散发各自的魅力与生机。
毗邻良渚古城遗址的杜城村,安溪集镇改造、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周边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管齐下”。在重点打造的彭家桥、杜城里区域,拆除43户农户的围墙,统一设计统一整治,家家户户门口种上赏心悦目的绿植;金秋时节桂花大道飘香怡人;沿安溪渡设置了长长的游步道,形成独特水岸风景。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环境整治中,庭院周边绿化、部分强弱电上改下、截污纳管全覆盖等项目有序推进,建设中又保留安溪渡、蚕茧老街等传统节点,以水文化、桑蚕文化来打造重要景点,形成“全域美丽”的印象杜城。
“杜城村是余杭区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目前正在打造省级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90%,接下来我们还要查漏补缺、不留死角,呈现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村。”杜城村村委主任徐欢平说,老百姓已渐渐感受到美丽乡村的获得感、满意度,也非常关注美丽环境打造好以后,怎样发展经济,最终提升幸福感。在产业方面,村里注册了杜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将农户资源整合起来,统一开发旅游业,目前已经有不少意向项目前来洽谈。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的辐射效应,杜城村顺势而为,将着重发展旅游配套经济,注重亲子体验活动、民俗休闲,将遗址点的“必经之路”打造好。
位于杜城东侧的港南村,是余杭区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第一轮主要是清理脏乱差。老围墙、不雅建筑修缮,道路、亮灯工程完善,污水排放整治,空余土地进行节点化建设。”康宏果说,第二轮港南村将碎片化的治理整合起来,比如建设村心公园,建设标准化的公厕,深化庭院整治工作等,经过两年的发展,天蓝了、水清了、路宽了,晚上路灯全亮了,整个村庄居住环境大幅提升;村心公园、健身场所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爱去之地;安上线连成排的大水杉、安西线高大魁梧的古松树,更是成为村里靓丽风景,村民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们会停下来看一看、拍拍照,要是能够留下来吃餐饭、住一晚,那就有产业,能增收了。”康宏果说,港南村美丽乡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野趣港南”。“文保重点区块虽然发展缓慢了些,却也因为常年来的保护,为村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随着古城名片传播得越来越广,游客资源很快也会蔓延到我们这边,我们要做好准备。”
农田面积广、农业基础好、外来人口少、农村环境美的石桥村,也与港南村的设想异曲同工,两村都将“用好田园资源”写进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未来将通过三产融合,做好美丽田园的文章。比如通过油菜花、麦浪、向日葵等季节性植物的种植,吸引人流,既能观赏,还能开发农产品伴手礼;比如采摘游、亲子游等,让人们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风情。康宏果说,目前港南村还在谋划亲子游乐园和游学基地,通过系列活动,让市民能在这块杭州的后花园,放飞心灵、栖息梦想。
在乡村振兴中,新港村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村委门前,康红新港南侧,一块大大的人工草坪已经铺设完成,还没开放,就成了足球爱好者的牵挂。何建国说,近段时间常常接到各类咨询电话,询问足球场什么时候开放?如何收费?普通市民可以来球场玩耍吗?何建国都耐心回答。住在附近的村民,更是一有空就带着孩子往足球场上逛,或奔跑、或散步、或带上足球过个小瘾。
其实,足球场所在的地方,原先是个小型工业园区,经低散乱企业整治后,新港村利用闲置空地,跟杭州市体育局合作,建设杭州市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
目前,足球场一期项目其中一片球场已基本完成,另一片正加紧布置,预计明年3月前基本完工。未来场地将由第三方运营,村民可以收获土地流转的租金,村委也能实现集体经济的壮大。相对于以前的制砖厂、家具厂等低散乱企业,这样的方式为新港村找到了一条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新出路。
新港村还计划对村委附近低效使用的老厂房进行整合,拟建设2000平方米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为北片的村民提供开放式公益服务。
“还有一些项目正在谋划,比如可以开展山地自行车项目的土坡、比如高尔夫球场、游学基地等,以足球为主体项目来带动其他小的体育项目,通过做体育文章,打造运动新港,以此带动人气,促进村庄以及村民实现增收。”何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