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一江水 共护一江清
杭州日报讯“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奔流不息的新安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三角重要的战略水源地。
一江秀水,情系浙皖。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实施,皖浙两省推进流域上下游协同共治,成为两地合作的典范和友谊的见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安江流域保护工作也迎来了全新机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12月5日一早,杭州市18名全国和浙江省人大代表与黄山市16名全国和安徽省人大代表,齐聚新安江畔,聚焦生态保护,开始了首次联合视察活动。
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围绕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环保能力提升等做了大量工作。代表们首先视察了黄山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和农药集中配送网点实施情况。
PPP项目通过打造水陆全方位监管的智慧环卫系统,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水面生活垃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0%,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听介绍、看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委主任周忠莲深受启发:“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联合视察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黄山市的垃圾分类治理项目,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精准性,有助于从源头治理污染。”
周忠莲说,两地人大建立常态化的代表联合视察机制,合力推动做好新安江保护工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作出更大贡献。“我也会在全国人代会上呼吁加快推动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立法,明确新安江流域上下游责任,实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碧波荡漾,逐流而下,新安江风景一川如画。中午时分,代表们坐船来到位于淳安县的考察点——浙皖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站、“金山鱼湾”生态放流基地。
鸠坑口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成,可准确、实时掌握安徽上游入湖水质状况,为千岛湖保护提供科学监测数据。这给浙江省人大代表、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钟晓晓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千岛湖配供水工程的正式开通,下游的老百姓喝上了优质的千岛湖水。”钟晓晓建议,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下游地区要加大对上游地区的政策支持和反哺,从而更好地开展跨流域共保工作。
在“金山鱼湾”生态放流基地,安徽省人大代表、黄山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俞鹦鹦记个不停,对千岛湖“保水渔业”的新模式分外好奇。“鲢鳙鱼每增长1000克体重,就能消耗掉40千克藻类,增殖放流太有必要了。”她表示,将持续关注淳安的新探索,将更多千岛湖的生态保护经验做法推广到安徽。
“上下游的共同目的都是保护一江秀水,上游在控制面源污染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下游则通过生物治理、生物技术等来着力改善水质。”安徽省人大代表、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钱丽萍,既看到了杭黄两地为保护新安江付出的巨大努力,也看到了其中的不同。在钱丽萍看来,这次联合视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机会,不仅有助于两地互相借鉴水源保护的好经验,也让代表们对生态补偿民生项目有了更多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精准把脉,为新安江生态流域保护献计出力。
“积极推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促进跨界水体水质明显改善。”一次人大代表联合视察,掀开了两地人大合力推动新安江流域保护的新篇章。当天下午,两地党政领导和人大代表齐聚千岛湖畔,召开人大代表联合视察活动座谈会,两市党委提出明确要求,两市政府分别介绍区域一体化保护和发展情况,两市的人大代表积极提建议、献良策,为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及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明方向、聚合力、添动力。
“高水平推进特大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新时代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范例。”号角已经吹响,杭黄两地人大将认真贯彻落实两地党委的决策部署,书写出更多的协同合作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