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填埋场工作十年是什么感受 来听听一位优秀城市美容师的心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29 06:48   

“带动身边的人垃圾分类,是我最高兴的事!”

杭州日报讯 杭州连续几轮降温,人们纷纷裹上了冬衣,而在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填埋工人依然挥汗如雨。

密闭工艺铺膜班的班长袁建良带着一身劳作后的汗水向记者走来,讲述了自己这十年在天子岭工作的感受。在刚刚过去的浙江省第二十三个环卫工人节上,他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

十年垃圾末端处置,他用脚步丈量垃圾增长

今年50岁的袁建良是塘栖镇宏畔村人。2009年,他进入杭州市环境集团工作,先后担任库区平台清洁辅助员、库区雨布覆盖员、密闭工艺铺膜员,无论多脏多累,他始终坚守在垃圾末端处置的第一线。

“我还记得2009年那会儿,天子岭每天的垃圾填埋量在2000多吨左右,后来垃圾量逐年增加,2017年夏天,日填埋量达到了8600多吨,那也是我们天子岭历史上填埋量最高的一次,现在基本每天填埋4500吨左右。”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袁建良每天结束工作后都会详细记录一天用掉了多少覆盖膜。打开微信运动,几乎每天的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袁建良和他的同事们在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填埋场上,用脚步丈量着杭城生活垃圾的增长。

“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绝不能没知识。”这是袁建良常挂在嘴边的话。仅有初中文凭是他心中的一大憾事,为此,他带领团队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业务中,结合自身在一线多年累积的经验,带领大家共同开发覆盖密闭、沼气收集、雨污分流的金点子,为不断提升天子岭作业标准奠定扎实基础。2019年,袁建良更是带头创新填埋沼气收集举措,创下沼气日均收集量的新标高。

袁建良踏踏实实、认真勤勉的态度也影响了家人。“我的儿子今年23岁,也加入了环境集团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环境人。垃圾处置是个长久的工作,需要接力和传承,相信在未来一代人的手中,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天气渐冷,天子岭填埋场换上了更合身的“衣服”

“天气转冷了,我们天子岭填埋场也需要更合身的‘新衣服’。这不,我们最近就在加紧给填埋场‘量体裁衣’,更换‘冬装’。”袁建良告诉记者。

袁建良口中的“衣服”,指的是为有效控制天子岭垃圾填埋后发酵的气体扩散,专门采用的HDPE膜。袁建良介绍说,填埋堆体的“衣服”在风吹日晒下,也会慢慢老化和破损,于是就需要量体裁衣,为它准备新衣服。新衣服的材质是HDPE进口膜,有1毫米的厚度,具有焊接抗拉强度高、破损率低、风化周期长、抗紫外线辐射等特点,能有效增强库区密闭工艺。

进口膜优点虽多,但又厚又重,焊接起来强度非常大,让袁建良和同事们吃足了苦头。但为了提高环境治理效果,他们还是克服困难,仅今年就更换进口膜70000余平方米。

“填埋库区的道路是由一块块厚厚的钢板组成。钢板下方的膜承受着每天几百辆车进进出出的压力,所以我们今年还额外把这部分的膜更换为2毫米厚度的HDPE膜,确保钢板道路两侧及底部呈密闭状态。”

今年起,袁建良的老家宏畔村,也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作为一名环境人,袁建良时时不忘向身边人传递垃圾分类、垃圾治理的理念,他说:“看到亲戚朋友在我的影响下纷纷加入垃圾分类的队伍,是我最高兴的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裘丽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