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社区出了个“板凳评议团” 人民日报都点赞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27 17:11   

都市快报讯 “你的水果摆到通道上,影响大家进出买菜了,赶紧挪回去……”

哪怕事情过去半年之久,余杭南苑街道高地社区党委书记施雪龙对今年5月社区农贸市场那一幕还是记忆犹新。

“那天我刚到菜场,就听见市场管理员跟一个占道经营的水果商贩发生冲突,市场管理员让对方马上撤掉,商贩不仅不听,还喉咙梆梆响,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位目睹整个事件经过的大伯说了句:弄不灵清上‘板凳’呀!”

大伯这句话很有“杀伤力”,旁边好几位居民纷纷点头:对对对,上“板凳”让大家评理去!

“‘板凳’一词,在高地社区居民心中,就是正能量的代名词,弄不灵清上‘板凳’,已成为大家的口头禅。”“板凳评议团”团长施雪龙说。

一条板凳

解码社区基层民主协商

高地社区的“板凳评议团”, 不仅左邻右舍都夸好,连人民日报都点赞了!

今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以《板凳评议团 有事大家谈》为题刊登了南苑街道高地社区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经验做法,这个经验做法也成为余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的又一典型样本和实践新路子。

为啥叫“板凳评议团”?

“我们乡下人以前商量事情,都会拉个小板凳到田间地头或村口大树下坐下来谈,这是很接地气的做法,还有一层意思是,板子是平的,凳子四个脚是稳的,大家平起平坐一起商量。”施雪龙说,社区板凳评议厅里,所有的桌子和凳子都是自己做的,全部是红色,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评议厅一面蓝色的墙上画了一杆“公平秤”,“板凳评议团”就在这里平等协商、厘清是非。

“板凳评议团”议事代表共有37位,除了社区党委书记等7名社区“两委”代表及4位特聘专家,其余26位由居民代表、新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乡贤、群众代表等组成。

“板凳评议团”能评哪些事儿?

评议事项主要包括三大类:如征地拆迁、拆违等涉及全体或者大多数居民利益的事项;如邻里纠纷、家庭财产纠纷、矛盾化解等涉及少数居民利益的事项;还有像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等涉及外来流动人口的事项。

11月25日上午,当得知“板凳评议团”要评议小星桥家园环境整治方案,我也赶到现场旁听。

“这个小区,目前沿街店铺、小区主干道电瓶车无序停放,占道经营、私家车乱停放问题比较突出,小区居民代表大会‘提案’要对小区环境进行整治。”施雪龙说,“‘板凳评议团’的评议流程分公开提、公开议、公开评、公开决、公开督五步,拿小星桥家园环境整治这事来说,23个评议代表现场表决全部同意,接下来还要派专人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向居民代表大会汇报,这‘五步曲’形成了一个闭环,做到‘一事一议’‘有议有决’‘有决有办’。”

2017年至今,高地社区上过“板凳”的事儿还真不少,有那么几件让施雪龙印象深刻:

有个81岁的老太太,跟领养的儿子因为拆迁后财产纠纷,导致母子不和,儿子14年没叫一声妈。这事上“板凳”评理,最后儿子单膝跪下说:我有对你不好的地方你说,我尽量对你好。14年不理不睬的一家人,手紧紧握牢了,我都感动得掉眼泪啊。

还有个事儿,“三改一拆”后,社区老年活动室边上,有块空地要复绿,但有3户居民家旁边的树苗总是成活不了,原来这3户居民对于空地复绿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现在拆违风声紧,说不定以后就松了,又可以搭建房子了。在了解实情后,“板凳评议团”到空地现场评议,使他们彻底打消了幻想,从而彻底做好复绿工作。

“有了‘板凳’的力量支撑、现在高地社区不怕有事情,有事情大家来评,实事求是来说,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施雪龙有信心地表示。

一个中心

解码全域治理现代化下的“乔司做法”

毗邻南苑街道的乔司街道,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也是有名的服装艺术品产业聚集地,杭城小资青年爱逛的宜家也在这里。

接轨杭州主城与临平、下沙两大副城,区位优势突出,现有常住人口5.7万,流动人口登记在册27.9万,大小企业12000多家。

你可能不知道,2000年初,乔司在全国都很“出名”,当时的乔司可以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假烟集散地。

除了假烟,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烟花市场也在乔司,不少杭州人都有去乔司烟花销售一条街捞便宜的习惯。回忆起10多年前乔司街道面临的社会问题,曾是乔司综治中心日常负责人的陆金利直摇头……

痛定思痛,2004年初,乔司街道成立了全国首家乡镇综治中心,实现了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调解会、巡防办、警务室、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集合办公。借助综治中心这一平台,乔司还将综治组织不断延伸,建立了镇、村、村民小组、重点规模企业、规模以下企业的五级综治管理体系,当年就摘掉了省重点整治单位的帽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每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怎么办?我们见招拆招,一步一个脚印、方方面面规范起来。”说起全域治理现代化下的“乔司做法”,陆金利侃侃而谈。

2000年初,邻里矛盾比较突出:当时我们就让村社领导跟党员干部,上门走访沟通,搞搞包饺子等互动活动,潜移默化增进邻里感情,这个好做法延续至今,街道会定期举办“邻里节”,今年有个小区摆了100桌“邻里酒”,你烧一个鱼,我烧一个肉,大家来聚餐,联络感情;

后来,乔司的企业多起来,打工的人也多了,这时,租房拆房的纠纷日益增加,我们请律师把关,制定了符合乔司实际的租房拆房合同,内容就“一页纸”,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我们还到各个小区开展了几十场培训,内容是“如何做好一个房东”,还给房东发了公开信,以案例的形式,告诉房东租房要注意什么……

这几年,劳资纠纷成了一个大难题,乔司每家企业门口都有一块告知牌,这家企业每月什么时候发工资,都要写明的,告知牌上还有网格员电话,如果遇到老板不发工资,马上找网格员来处理。

十五年来,乔司综治中心收集受理各类事件297754件;排查劳资纠纷13826起……实现了基层治理“事事有人帮,事事有人管,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乔司努力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创新做法,被称为枫桥经验的姊妹篇。

三级联动

解码余杭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高地社区“板凳评议团”和乔司街道乡镇综治中心的探索和践行,为余杭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借鉴和启发。

昨天,全省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余杭举行,这是对余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肯定。

“全域治理现代化”是一道以民为本的时代考题,余杭正在高水平推进全域治理现代化,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善治之区。

近年来,余杭建立起区级、镇街、村社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推动部门协同发力、上下联动,形成金字塔形矛盾多元化解模式。

余杭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推行矛盾纠纷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以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借着“杭州城市大脑”加快建设的东风,余杭区研发了国内首个社会治理智慧平台,该平台打通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25个部门29套信息系统,汇聚数据22.6亿条,建成余杭区统一地址库,对余杭区内的每幢建筑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以此黏附人、房、企、事、物、通信等相关的社会管理要素数据,并使数据相互关联,目前余杭已有111万余条赋码地址,覆盖20个镇街1468个网格,实现日常社会治理的精准管理,助推矛盾纠纷精细管理。

当下,余杭正在努力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智慧治理新模式,打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余杭样本”。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少燕 通讯员 施青青 袁晶晶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