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水是生命之源,而水井,则可以看做城市的“眼睛”。在自来水时代之前,居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井的温润与滋养。古语有言:“失水则枯,得水则活。”古往今来,水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口口或深或浅、造型各异的井,沉淀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老杭州人都知道,在吴山东北麓,南宋御街旁,有一条古朴的小巷——大井巷。在巷子东侧,有一口“钱塘第一井”——古大井。近日,住在大井巷13号的居民章大伯向快报民意直通车反映说:这口历经千年不竭的古井,近日已近干涸。
现场——
井底的砖头都露出来了
昨天下午,我乘车来到了清河坊公交站。沿着南宋御街一路向南走到头之后右转,来到了这条闹中取静的大井巷。
大井巷南起中山中路南端鼓楼湾,北至河坊街,与后市街相对,长275米,宽5米。南宋时称吴山井巷,属吴山坊。走在这样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里,旧墙斑驳,老店依稀,一切都符合一条历史名巷该有的样子。
向西走上50米,我到了“钱塘第一井”——古大井的景点门口。相较于巷子内鳞次栉比的商店,这个景点并不起眼。暗红色的木质小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钱塘第一井”铜制牌匾。在木门左侧,放置着两块石碑,表明了此处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杭州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右侧,则是景点的中英文简介。
走进木门之内,是一个三面围合的木质墙面。古井坐东朝西,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总体呈现一个“凹”字形,井圈均为六边形,南北面竖刻“古大井”三个字,透露出它沧桑神秘的历史感。
每一口水井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了弄清古大井的前世今生,我们请教了杭州南宋皇城小镇管理委员会旅发科的黄科长。
钱塘第一井,又名大井,旧名寒泉、吴山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并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
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并留有六个井口。
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
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历千年不竭,泽被民生,惠及百姓。
据黄科长介绍,钱塘第一井为吴越国水利建设重要的实物见证,是杭州现存最早的古井之一。大井巷因此井而得名,井亦成为该地区的地理坐标物。在大井巷升级改造之后,古大井就不再允许居民打水取用了。因为曾经有人跌落,就在每一个井口安装了金属的围挡。
我透过金属围挡间的空隙往下看,虽然看不清井里的情况,但每一口井的井底,似乎都没有了反光。也就是说,里面真的没有水了。
这时候,拿着手电筒的章大伯赶到了现场。今年70岁的章大伯,从小就生活在大井巷,但“断水”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小时候,我们都拿这里的水来洗衣做饭,井水从来就没有见底过。那天,我带着孙子过来玩,发现井水干涸,就马上给你们快报打了电话。”章大伯说,“古大井说是一口泉眼,倒不如说是一个蓄水的小池子更合适,这5个井口都是通的。原先,右边还有一条通道,要是水桶不小心掉下去了,可以走下去取上来。”
借着手电筒的灯光,我又依次查看了这5口井。从目测来看,每口井的井深约4米,内径有1米多,井壁用条石抹角砌筑。遗憾的是,井里都没有了井水,露出了铺满砖头的井底,上面有不少杂物,有些地方看上去隐隐有些潮湿。
“自从古大井不让取水后,井水有时候会发臭,我们经常用水泵抽掉一部分水,保持井水的干净清澈。”黄科长说,“我在这里工作了20年,也没有见到井水干枯见底过。”
下午时分,大井巷里的游客并不算多。在我现场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多数的游客都是看了门口的景点介绍之后再进来的,看到5个泉眼里都没有水,不少人的脸上写满了不解。
市民——
古大井从来没有干枯过
随后,我跟着章大伯的脚步,来到了位于景点斜对面的大井巷13号。大井巷13号,是朱养心膏药店的旧址。朱养心膏药店开创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章大伯告诉我,自从大井巷被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之后,原本的老邻居们都已经搬离,只剩下13号内这六七户人家还住着。
沿着石头台阶拾级而上,我见到了正靠墙坐着休息的朱大伯,他和章大伯既是老邻居,也是亲戚。
作为大井巷仅有的几户“原住民”之一,72岁的朱大伯同样对古大井有着深厚的感情。听说井水已经干涸后,朱大伯满脸的不可思议:“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古大井从来没有干枯过。”
“在我们小的时候,整条大井巷的人家,做饭、洗菜、洗衣服,都用古大井里的水的。井水清澈见底,水质很好,打起来直接就可以喝。”说起古大井旧时的样子,朱大伯的脸上露出了笑意,“望江门那边过来的鱼贩子,路过古大井,也会进来舀一桶水,浇到鱼身上去。”
朱大伯还说,小时候的大井巷,远比现在要热闹得多:“整条巷子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店,还有胡庆余堂、张小泉剪刀店等老字号,一整天都是热闹非凡。我们小时候,就爱搬着凳子坐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
章大伯在一旁补充说:“当时延安路、湖滨,到了晚上都是漆黑一片的,只有我们大井巷,开店的基本都是住在这里的人,到了夜晚人声鼎沸。”
“虽然现在古大井不再让打水了,我们也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对这口井,我们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现在看到它这个样子,真的很痛心,也很惋惜。”朱大伯说道。
古大井为什么会枯竭?两位老人都说不上原因,但他们都希望能够让井水尽快回复,让这口“钱塘第一井”重塑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专家——
长时间没下雨导致地下水水位低
井水为什么干涸了?我请教了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副站长张振林。张站长说,虽然他没去现场看过,但是根据眼下的情况分析,应该是和雨有关。
张站长说,今年降雨偏少,尤其是进入11月这段时间下得就更少了,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去年11月,一天接一天下个不停,今年刚好相反。
这一点,杭州市气象局也有统计——自进入11月份以来,杭州地区平均累计降水量为2.7毫米,而历史同期累计降水量为49.0毫米,“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94.5%;杭州站累计降水量为3.7毫米,历史平均降水量为51.1毫米,“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92.8%,日最大降水量为1.2毫米。
张站长说,杭州还算好,有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始干旱,供水都很紧张了。
在11月13日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的旱情简报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全市江河干流水位目前普遍较低,但均高于“干旱限制水位”,沿江重要取水口均未出现“取不到水”的情况。
具体到杭州的井来说。杭州主城区平原区城地下水位很浅,浅到什么程度,比方说施工往下挖,挖开一段,可能水就冒出来了,但现在就不行,挖挖都没水的。为什么?因为长期不下雨,地下水位都下降了,也没水了。
再说井,也是因为水位浅,所以杭州的井都不是深井,都是浅井。那么就很好理解了,浅水位降低了,井里的水也就少了。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问:每年夏天也会高温干旱,好像比这个时候还要严重的样子,怎么井里的水都还好好的?
张站长说,那不一样。夏天的干旱,是高温干旱,它的影响都是表面的。但现在的秋旱,土壤里没有水了,导致地下水位整体降低。
井里的水不见了,那要怎么办?张站长说,取水去补到井里是不现实的。只能等天上的补充水,也就是下雨,雨下足了,水分吃进土壤里,慢慢地补充地下水位,井里的水也会慢慢再回来的。
为了弄清古大井干涸的原因,黄科长咨询了杭州市治水办,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下雨,地下水水位低,导致井内水源补给不足而引发的。“现在,我们只能暂时将景点关闭,等待下雨之后,隔一天就过来看看井水会不会恢复。”黄科长说,“我们也想请快报帮我们问问,井水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