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11月18日上午,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落下帷幕。
比赛散场,但人们对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关注和热议,仍未散场。尤其是计算机、电工赛项前三名被杭州包揽,使得杭州的职业教育受人关注。
“振兴杯”助力“匠心筑梦”杭州新制造
11月15日-18日,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263名“尖子生”齐聚杭州,上演青年技能界的年度“华山论剑”。
根据大赛规定,各职业(工种)前5名的选手,晋升技师职业资格;获各职业(工种)第6至第20名的选手,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前20名选手,都将获得由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杭州不仅为这些未来的匠心筑梦“大国工匠”准备了丰厚的助学金,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人才引进、购房补贴、现金奖励等,显而易见非常有诚意。
本次“振兴杯”全国学生组决赛还安排了青年人才招聘会,直接面向参赛选手、所有在杭青年技能人才抛出了橄榄枝。11月15日的线下招聘会现场,51家企业带来了1000多个岗位。其中上市公司1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6家。众多高薪岗位、大BOSS直接招聘,成为本次招聘会最大的亮点。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及总经理宗庆后、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曹兆根等均亲临现场,与选手、求职者们面对面交流,以最大的诚意招聘优秀技能人才。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明确提出将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打造杭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引擎”。“新制造业计划”的实施,关键是如何持续培育和引进相关制造业人才资源。
今年8月,杭州印发《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大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构建适应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纵向衔接、普职教横向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次“振兴杯”让杭州收获了更多的“粉丝”,也让杭州新制造吸引了更多“匠心筑梦”年轻人的关注,为杭州新制造开启了技能人才的“引智”大门。
杭州职业教育领跑全省全国
杭州“本塘”的职业教育,一直领跑全国。近年来,更是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职高提前招生报名寥寥,到如今热门专业竞争激烈;从学风校风被认为令人失望,到人才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从升学无望的差生集聚地,到各种路径的升学通道被一一打开……
据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恢复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2005年布局调整、专业化建设阶段;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杭州职业教育开始进入从内容的发展到寻求质量的发展阶段。
而今,杭州的职业教育,创下多个中职教育的“杭州样式”,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处于高位发展。同时,也正在致力打造“杭州工匠”品牌,传承“工匠精神”,不遗余力推进“校企合作2.0”实现进化、更迭等。
据了解,正在征求意见的《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即将发布,将引领杭州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振兴杯”比赛现场
职业教育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
杭州全市60所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230个,共开设69个专业,涵盖了经济普查中所涉的16大行业。
69个专业中,学生数最多的专业类别分别是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加工制造类,专业分别是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布点学校最多的专业是会计、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
杭州市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杭州实际,按照“做强骨干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做亮特色专业”,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从而更好地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举个例子,近年来杭州地铁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相关学校紧随而动,开设了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类、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类专业。
另外还有,财经职校设置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主动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需求;交通职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以适应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及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双师型”教师 “杭派教法”
一直以来,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是家长所关注的点。职业院校的老师不仅需要教理论知识,还要教实践技能。也因此,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要两者兼具,也就是“双师型”教师。
杭州将建立“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企业共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社会培训、课程开发等内容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预计至2025年,建设5个高质量的职业院校师资海外研训基地,培育一批市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企业实践基地。
除“双师型”教师外,还在全市推广“杭派教法”,鼓励中职教师个性化发展。中职杭派教法通过打造明星教师,倡导个性化、智能化、开放性、兼容性、人文性的中职课堂。目前全市已确立首批8所杭派教法基地学校,培育了一批杭派教法的代表人物、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杭派教法。
与此同时,通过“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杭州中职学校的“常态”,各个院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或专业技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年8月,杭州运河技工学校(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青年教师石丹代表中国,经过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手的激烈技能比拼,最终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
职业学校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2年,杭州市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1+3+5”政策体系。
2014年又推出了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启动了产学对接工作的“七大工程”。
2015年杭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十三五”期间,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杭州市又推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工程。
其间,杭州中职学校以标准建设为突破口,中策职校、交通职高、旅游职校、电子职校、西湖职高、拱墅职高等试点学校,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企业标准、导师标准、学徒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阐述与思考,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现代学徒制标准。
以中策职校为例,与知味观合作,从最初的实习生定向输送,到企业订单班,再到确立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开设“杭帮菜传承人班”,行业精英与学校师生共同传承餐饮行业的工匠精神。一路走来,校企合作从“1.0”版升级到“2.0”版,双方越来越亲密。
西湖职高与杭州优麦食品公司共建嘉匠烘焙学院,搭建校企合作共同体,建立了师傅团队构建、经费补偿、学徒进阶成长、项目活动、资源整合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持续提升;电子职校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校企共同制定“学徒—雏匠—良匠—儒匠”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学生也能升本科
对于想要继续升学的学生,路子也是越来越宽。继“3+2”、五年一贯之后,去年,浙江省正式启动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 “3+4”班。
15所中职学校、8所本科院校参与首批试点,590名中职学生将通过中考选拔成为接受七年制的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首批学生。
“职业教育从中职到高职并延伸到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路’,而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指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不是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由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共同招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实现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职业教育有了巨大变化。“以前学生读职校,只有就业一条道路。现在,读完职校后,还可以考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甚至还可以读研究生,就连国外职业院校也在向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伸出橄榄枝。”一位杭州中职学校校长颇有感慨地说。
以去年为例,全市职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生人数达到13457人,占毕业生学生数的62.92%,其中全省面向中职学校招收3738名本科生计划中,杭州占据了1030名,并拿了19个专业大类中的6个专业状元。
除升学外,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也不错, 据杭州市教育局统计,去年初次就业率为99.02%,专业对口率达到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