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对青年技能人才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应该怎样认识,如何应对?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莘莘学子到大国工匠的蝶变如何完成?昨天上午,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重头戏——全国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交流分享会,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召开。
培育——
“三期叠加”是现状
人才培养注重全面发展
“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为青年技能人才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青年技能人才也面临新的挑战。那么到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呢?”论坛现场,大赛总裁判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员、工程实训中心主任、创新学院院长、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张玉洲就如何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以主题分享的形式做了解答。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三期叠加’,‘三期’分别指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张玉洲介绍道,“三期叠加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张玉洲现场介绍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相关政策。此外,他就新时期如何培育技能人才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营造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氛围;学校层面则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技工院校的同学普遍关心的“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对自己哪些方面的培养”问题,他回答道,“要全面发展”。其中包括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法律精神、岗位能力、学习能力等五方面的内容。
成长——
制造企业疾呼渴求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铸造民族脊梁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企业自身最有发言权。有着49年制造历史的华立集团作为制造业代表来到论坛现场分享。
“纵观整个世界的发展史,凡是大国,无一不有着雄厚强大的制造业,大国不是人多就叫大国,大国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有许多标志,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特点就是有强大的制造业。”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从企业的用人角度分享了感悟。
“我国正从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就企业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其中最短缺、最重要、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工人。”他补充道,“现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认为高学历的就是人才,其实不然。对于制造业来说,真正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在每一个关键岗位上,有一技之长、有过人之处的技术工才是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希望你们能够在未来的强国之路上成为民族的脊梁。”
蝶变——
世界冠军现身说法
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
来自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的教师梁攀22岁,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金牌获得者的身份来到论坛现场,分享他的冠军征程。
“7年前中考毕业成绩不理想的我,怀着对精彩世界的向往,觉得我能够凭着努力,也许可以去闯出一片天地。”怀着努力的初心,梁攀体验了多个职业,下农田、餐厅打工、发传单、电子厂员工……“我每天都做着重复机械的事情,但这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决定回学校充电。”
回校后,凭借勤奋和努力,梁攀进入学校的竞赛集训队,从此开启了一段艰辛与荣耀相伴的历程。“我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第44届,在五进二的时候得了第三名,遗憾下场。第二次参加世界技能就是45届,我才终于成为正式选手。”他说,“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成功不是意味着得到了多少,而是相对起点我进步了多少。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
抱着这样的心态,梁攀最终收获了冠军,实现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最后,他坚定地说道,“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改变生活,有梦想就一定去追,在美好的时代,不负青春,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