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社区为22名老人安排上门残疾鉴定,不到半天就办出了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08 19:34   

都市快报 记者 凌姝文 文/摄 通讯员 杨炜莉 张砚春

今天(11月8日),2名医生敲开了下城区石桥社区老年公寓的门。

“阿姨,我们来给您做残疾评定。”医生上门做残疾鉴定评估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次是集中鉴定,用一天时间、在一个地点,为22人完成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鉴定,并开通绿色通道,直接快速出证。

一张小小的残疾证,其实有大用场。可以领取每月常规补贴、重度残疾护理补贴、提高医保报销力度等,据下城区残联统计,最多的一年可领取上万元。更别提其他的一些“隐形福利”,比如出行优惠、免费申领轮椅或康复器材等。

“很多残疾人符合办证要求,但嫌麻烦没有去办,错过了这份专属补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让他们‘一次不用跑’,主动把证送进家门。”下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站站长刘宗蔚说。

石桥社区老年公寓是拆迁安置的集中居住点之一,这里的196户居民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人。

前期,社区通过排摸把符合上门鉴定的22人信息上报给区残联,并通知他们在11月8日早上9点准备迎接鉴定。

鉴定肢体残疾的人在家等着,鉴定智力残疾的人到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候着。

上午7点多,就有不少人到楼下排队了。上午10点,84岁的王奶奶在儿女的陪同下,进入鉴定室。

医生桌上放着残疾人证评定表,表格最上面贴着王奶奶的照片,并配有她的个人信息——这些是社区在前期排摸过程中就准备好了的,现场鉴定什么都不用带。

“您儿子叫什么名字啊?”“上午有没有上厕所啊,自己能上吗?”“老头子在不在?”

医生挑了一些《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上的问题问她,王奶奶虽然有时听不懂,但在儿子的“二次翻译”后还是能答上来一些,她记得儿子的名字,记得什么时候上过厕所,但没法独自解决。

大部分问题都答对了,但提到老伴时,王奶奶答“他在家里”。这时,儿子在一旁提醒她说“你忘记掉啦,爸爸已经走了好几年了……”

鉴定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王奶奶的情况被初步认定为轻度智力残疾,主要是没法独立完成上厕所,不知道要怎么弄。

走进一旁的老年公寓,进入5楼,这里正在进行肢体残疾鉴定。

家属把躺在床上的骆奶奶扶抱起,由医生上前诊断。

负责肢残鉴定的杭州市肿瘤医院平医生很有经验,快速完成了评估并在评定表上记录结果:中风引起的左边身体偏瘫,生活无法自理。

“她脑中风19年了,一直躺在床上,之前我们一直没有去办残疾证,因为要去指定的医院鉴定太麻烦了,之前上门鉴定因为要预约排队也不想等,直到最近社区说可以直接让医生进家门。”骆奶奶的家人说到。

以前,下城区的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需要先个人提出申请或让社区代办。如果是个人申请的,可以通过“1Call政务服务平台”呼出需求,通过网上验证,再等快递把评定表寄到家中。接着,要求残疾人本人去指定医院完成鉴定,区里面每个月也会安排2次上门鉴定,但效率不高,比较零散。整个流程走完、残疾证到手至少需要5天,

这次的集中鉴定,人数多、效率高,区残联为22名被鉴定者开辟了“专车道”,省去了一些中间环节,立马就能办出证。

上午11点半,已经有7名残疾人通过了鉴定。中午12点,第一本绿壳的残疾证就打出来了并递交到持证人手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凌姝文 文/摄 通讯员 杨炜莉 张砚春  编辑:王玥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