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亲自上门翻邻居的垃圾桶,没分对的要教会
5幢2单元楼下,有一张红榜单,上面不仅有投放点分布点、垃圾分类图,垃圾分类责任表下面,专管员、宣传员、物业保洁、志愿者的姓名电话都写得很清楚,旁边还有一张垃圾分类评价表,每户每月的表现,好的用红赞,有待提高的用黑手臂,表格从1月到10月,一片红,每户每月都是赞,“你看看,如果你这个月做得不好,就会有个黑色夹在中间,自己看看都难为情,肯定是要做好的。”
徐水珠说,他们从9月份开始,每天在垃圾桶旁边站岗,很多人倒过一次两次,基本都会记住,所以准确率慢慢就高起来了,“刚开始,我们上门指导,专门去翻垃圾桶,看看有没有扔对。做得不好的,没学会的,多去几次,人家也难为情,就会想着还是要做好。”
做志愿者去督导垃圾分类,徐水珠花了不少的心思:“站在那里,首先要笑脸相迎,礼貌用语用起来,‘谢谢你的配合’之类的话要多说说,这样人家都会主动配合你。”
看到很多人都是扔完垃圾去散步的,有时候厨余垃圾的袋子比较油,大家扔完没地方擦手,徐水珠干脆从家里拿了脸盆,接了水放在旁边,方便大家洗手,“我做好服务,配合的居民肯定越来越多,大家才会心齐做好这件事。”
滨江垃圾分类“红黑榜”,社区9月得了第一名
钱塘滨和花园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其实在滨江区还挺有名的。
滨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晓芳介绍,滨和社区是2016年筹建的,当年的10月份,就在钱塘滨和花园小区搞起了垃圾分类定点定时试点。
当时按照规定,垃圾有19个投放点位,每天投放垃圾的时间是当天17:00到第二天的早上8:00。
今年9月开始的实行定点定时投放,投放点减少到8个,时间也从原来的15个小时改成了4个小时——6:30到8:30,18:00到20:00。
“我们这两年的经验下来,确定了一点:做好垃圾分类,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养成好习惯。”王晓芳说,9月前,他们就做了一些预热,让志愿者上门入户宣传,从源头抓起。
“上门入户不是简单地发发宣传册。我们要求志愿者,都是要走进住户家里,翻看垃圾桶,看看有没有扔错垃圾,教会他们哪些是哪类垃圾,要怎么扔。有些志愿者为了搞清楚大家垃圾究竟有没有分对,自己从家里带塑料桶下来,把居民扔出来的厨余垃圾先倒在塑料桶里分拣后,再倒进易腐垃圾桶,这就是面对面的教育,很直接也很有效。”
王晓芳说,他们采取的是分片包干责任制,每户都有责任社工和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做得很细,效果也很明显,滨江区的垃圾分类“红黑榜”上,他们9月就得了第一名。所以才有了垃圾分类例会,志愿者们主动提“撤离”的想法,社区也在意料之中,“其实我们也是一步步撤的,一开始让一个志愿者管1个点,后面是一个人管3个点,现在慢慢变成巡查了。”
那么,接下来怎么做?王晓芳说,好习惯养成了,就得好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