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比赛中荣获金牌
每日商报(见习记者 祝芷媛 摄影 张帆)
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刘明杰与他的五位小伙伴这两日肩负重任,代表学校参加首次设立学生组赛事的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浙江省选拔赛。两个多月的备战,他们终于迎来了大考的检验。昨日,省选拔赛落幕,刘明杰喜获钳工(工具钳工)赛项一等奖,正式拿到了“振兴杯”的决赛入场券。另一边,同校的学长钱可晨也正带着海康威视、云集等知名公司的实习经历踏上就业之路。
年轻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他们,幸运地遇上了职业技术人才的黄金时代。杭职院就业数据显示,该校近五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对他们而言,前景充满着希望。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大国工匠”,他们,正破茧成蝶。
工匠梦起于职业院校
“莘莘学子”丹心筑匠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匠之梦起于职校。自进入职业院校就读,“莘莘学子”便开始了他们成为“大国工匠”的征途。
杨金龙,16岁进入杭州技师学院,就读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90后”的他进入职校后,收敛了玩性,沉下心来,把精力放在学习和钻研上,认真听讲,反复操练。汽车喷漆是一个高标准的技能操作动作,对技工操作时的速度和力度都有要求。以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来说,喷漆喷涂的厚度要为0.13毫米,仅允许误差上下浮动0.01毫米。平时训练中,为了满足这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1/6的精度标准,杨金龙十年如一日拿着喷漆枪训练,有时一天甚至需要换八九套工作服。2015年8月17日,杨金龙一举成名,当时年仅21岁的他夺得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历史。
无独有偶,自称有些臭美的江西姑娘石丹,初中毕业后进入杭州运河技工学校(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学习,因为爱好而选择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从此人生发生了改变。今年8月,她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激烈比拼后,成功斩获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成为浙江地区获得该项目最佳成绩的第一人。
高职毕业生就业走俏
专精一技成职业发展好选择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2.0%,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甚至高于同届本科生。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而构建人才梯队学生是最大补给源。“近两年职业人才形势越来越好,拿招生数据来说,今年新生中上二段线的人数达58%。”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处副处长王飞欣喜地说,“这证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挤着一根独木桥,而是将职业教育作为可考虑的选项之一去认真权衡了。”
秋日的杭城格外热闹,前有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出“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的杭州声音,后有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打造全新“中国工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成为助推杭州经济腾飞的“双引擎”。杭州正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今天,职业技能人才逐步走向舞台中央,“专一技而精之”成为越来越多人认可的职业之路。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石晨瑾的父亲对女儿接受三年职业教育后的变化非常认可,“女儿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专业技能也越来越扎实,动手能力强,有真才实学。”他还补充道,“我支持寻找符合孩子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和职业。专业、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是个‘抢手’选项。”
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的相关企业也不断释放出人员需求信号。“高配电工和焊工毕业生源不足。”“生产一线工人不足。”“铆装钳工、钣金工不足。”……
杨金龙(右一)正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专业设置紧随行业变化 一年小调三年大调
职业人才能走俏,与他们的培养方式与培养周期不无关联。“地方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怎样的人才。”第一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朱炜的一句话道破玄机。
据他介绍,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由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出具专业指向目录,再由学校根据当地的经济分布,最终决定开设的专业。“杭州现在是1+6的产业集群,我们根据这种产业集群在专业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此外,每年我们还会对上百家对接企业进行调研或者座谈会,了解他们在生产或者产业发展上的最新需求,从而更新教学内容和项目内容。”这仅仅是短周期的更新,较长周期而言,现在杭州的产业变化以3-5年为一个周期,所以职业院校也会以3-5年的频率进行专业的更新,设立新专业,停招过时专业。“按照这样的更新频率,现在能留下来的专业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朱炜说。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也是类似,王飞举例道,“杭州要打造女装之都,我们就会设置女装学院,开设服装设计相关专业;杭州要发展装备制造业,我们也会开展一系列与这个相关的专业。可以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动态调整,我们的专业也跟着在调整。”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也充分认可杭州校企融合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期望能与职业院校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地在我们的生产现场工作,当然,这就要求企业和学校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学习企业相关产品知识和生产规范,实现‘厂中校,校中厂’的统一发展。”
始业教育提升职业素质
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日常教学
除了专业技能外,对于职业的认同也是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头戏。各大职业院校以不同的方式在强化职业技术人才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认识和认可,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我们学校一年级注重始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接收程度。很多学生一开始进来对所学专业不熟悉,除了培养他们的专业认同以外,还有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强化。” 朱炜说,“我们会通过让学生进企业参观交流或是请企业进学校开展大师讲座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认识。”
朱炜还介绍了第一技师学院一个很特别的方式,他们和企业合作开发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文化读本,并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讲授。“专业文化读本里面主要包括专业的发展过程,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家对这个产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学校关于这个专业教学发展内容等。”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则和西泠印社合作开设了西泠学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工匠精神。
制造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职业技能人才迎来春天
制造业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多重要?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杭氧)人力资源部部长金持民的回答可见一斑。据他介绍,我国无论是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能源发展变革推动新型煤化工、炼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子、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空分设备这一重大装备,因此,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不断创新、质量优良的重要保证。”金持民说,为了吸引人才,企业想了不少办法,“我们公司熟练技能工的平均年薪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对于专业素质好的员工,除了收入增加,我们和相关部门也为生产一线高技能员工提供了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评先评优、人才福利等机会。”
西子联合也十分注重人才发展,王水福坦言,“为了让人才得以成长,我们为员工提供宽阔的发展舞台,因为只有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员工知识水平的提高,自主意识的增强,才能使得一部分富有管理才能的员工脱颖而出,增加企业管理人才储备。毕竟保证员工的发展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之一。”
企业的鼎力支持仅是促进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一个方面,杭州市也发布不少利好政策。据悉,杭州市全面实施“杭州工匠”计划,届时将定期遴选一批“杭州工匠”和“杭州市首席技师”,并给予每人5万元资助。对于新认定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10万元建设经费,考核优秀的再给予10万元资助。此外,还鼓励人才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对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及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分别按50万元、35万元、25万元和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钱江新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等的人员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和3万元的资助。对培养产生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和优胜奖选手、参赛选手的集训基地(单位),给予20万-100万元资助,企事业单位引进上述人才分别给予2万-10万元的引才奖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