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龚稷萍 王乘乘)
一直陪着西湖的保俶塔,是杭州景点的重要标志之一,被称为美人。对于不少人而言,保俶塔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一年四季、一天十二个时辰,任何光影下,望向宝石山上保俶塔那一瞥,都醉人心魄。
关于它的一举一动,不仅杭州人特别关心,来过西湖、见过保俶塔的网友也非常关注。大家很关心,塔尖歪了,怎么修?复原难度大不大?还有不少网友忙着去打卡拍照,毕竟,要个把月见不到呢!
网友发来照片,
每天看保俶塔的女儿发现塔顶歪了
网友“宝石山小王子”就给钱报发来他视角下的塔尖倾斜图片,“终于开始动了。”
“宝石山小王子”说,照片就在他家楼下拍的,最初发现塔尖歪了的是他的女儿,“她一般做完作业都会远眺休息下,我们家望出去就能看到保俶塔,她就每天都会望一眼。很久之前,她就来跟我说,保俶塔的塔顶歪了。”
“宝石山小王子”告诉记者,保俶塔在杭州人内心的分量很重,关于它的任何消息,大家都会很关注。他记得很清楚,1997年,保俶塔顶上的铸铁塔刹换下来,当时对杭州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轰动的新闻,“说实话,每天看着倾斜的塔尖确实越看越别扭,会担心,希望它尽快恢复正常。但我也知道,这种建筑保养维护起来的难度肯定不小,50米高呢!光是人上去就不太容易。”
文物保养专家:
这次保养,有三大难点
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副处长郎旭峰告诉记者,这次的保养维护,每一步都是难点。
第一个难点,就是脚手架如何搭建——必须要在保证不影响塔体的情况下搭建脚手架。底部还好说,搭到最上面,46米高度,又没有其他支撑,还不能在塔身上借力,更要考虑风带来的阻力,这是第一大难点。
第二个难点就是高处的风力影响。郎旭峰说:“塔的最上面,风是很大的。我们以前也有上到顶部的经验,到了高处会很晃,就需要避开风,像台风季和冬天刮西北风的时间,都不太好上去。所以有可能11月、12月都不是特别好的时间,肯定要选风力相对小一点的时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让专家上到塔顶。”
第三个难点,就是找原因、定方案,让倾斜塔尖“归位”。
网友声音
保俶“美女”怕难为情的样貌你们有没有看到过
保俶塔、雷峰塔隔湖相望,遥相呼应,在不少爱西湖的市民心中,两座塔各有韵味。
“小英瑉”说:雷峰如老衲,保俶似美女!这两个是杭州的金名片,期待早日修复。
“富一代大海”说:雷峰塔,保俶塔,你隔湖歪着头,含情脉脉欣赏我的时光,一去不再有啦!
得知保俶塔的容颜最近一段时间难见到,有读者说要赶快再去看看。
网友“阿锰”:“熬稍、熬稍(编者注:杭州话,意思是快点、快点)去拍张照片收藏起来,今后可以吹吹牛:保俶“美女”怕难为情的样貌,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啦?”
看到维修工程难度,大家也对维修工人的辛苦点赞。
“杨林月”:修缮保俶塔要搭46米高的脚手架,这工程有点难度的!希望工程师傅们注意安全,能平安顺利完工,也希望能让市民早日看到“身挺头正”的保俶塔!
“随缘”:厉害了,这个维修有点吃力呢,空手爬宝石山都有点累,还要背钢管上去,佩服!
看到原因可能跟放风筝有关,也有读者善意提醒:“白堤上放风筝的也要注意了,一直感觉挺危险的!”
本报记者 杨一凡
新闻背景
这些年关于保俶塔的这些事
杭州保俶塔塔顶冒起“白烟”,当时的杭州市消防大队成员王六寿,徒手攀登到塔顶,见塔顶无一可燃物质,只在塔尖发现一铁凌圈呈碗状,“碗”内有不少泥沙,非常潮湿。可能是太阳照射“碗”内泥沙,水分蒸发,水蒸气遇空气一吹,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珠,所以成了白色烟状。
两名游客手攀足蹬爬保叔塔,受到杭州市民的谴责。岳庙管理处在检修时发现塔顶的明代铁铸件部分锈蚀断裂。
为防止保俶塔“秃顶”。杭州对保俶塔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整容”加“美容”,用彩灯勾勒塔尖轮廓,让保俶塔在夜色中也可被清晰观看到。
有杭州市民反映保俶塔旁边的通讯用铁塔太大,太显眼,破坏了保俶塔的人文景观。根据市民要求,通讯铁塔最后去掉了加高部分,恢复为原来的5米高度。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夜景灯光进行整体设计打造,专家提出,出于文物保护考虑,保俶塔上不宜设置过多灯具,原则上“采用凹为亮、凸为暗”的布灯手法,以体现建筑的质感。
有市民发现保俶塔朝北的塔身上长出了三株细小的“构树”。专家推测是鸟儿取食后将种子带到了塔身。
为了维护西湖的自然生态,宝石山上的整体灯光进行了调暗。保俶塔下安装LED投光灯,在过年过节会有红、紫、蓝3种变化,但平时看不到。
西湖申遗实地考察“考官”、韩国专家朴素贤表示,西湖朝北和朝南的山脉轮廓线依然保存完整。保俶塔在天空的映衬下十分清晰,“杭州在800万人口的压力下,湖东仍能保持这种状况殊为不易。”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俶塔荣升“国保”。
宝石山再次进行夜景灯光节能优化改造设计。保俶塔为点睛之笔,以江南水墨特色为设计核心,采用中国传统照明手法,保持均匀打亮,色彩则以暖白、暖黄等淡雅的光色为基调。
塔顶出现倾斜破损,再次进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