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通讯员 俞叶燕 记者 潘婷婷)一千多年前,城北半山有座香火很旺的寺庙——显宁寺,这里僧众云集,佛鼓阵阵,钟磬声声。民间还流传了“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的说法。
为了恢复这样的盛景,从2017年起,显宁寺遗址修缮工程就启动了,昨天,记者从拱宸桥指挥部听到好消息,目前,显宁寺遗址修缮已经完工,明年或将对外开放。
从萧山、绍兴等地淘来十多吨旧石
在寺庙外发现新的“珍珠泉眼”
显宁寺遗址,位于半山街道刘文村境内海拔数十米的山坡上,坐南朝北,环抱于竹林中。
修缮前的显宁寺遗址,破旧不堪,部分建筑墙体因被雨水浸透有剥落,还是能看到一些当时的建筑风格,比如歇山顶、马头墙、石板路、石库门等元素,仍能看到山门、甬道、大殿等遗址,当年寺庙的建筑规模和布局大致也能看得到。
其实,遗址修缮工作从2017年就开始了,拱宸桥指挥部副总指挥赵峰说,他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分两期进行了修缮,一期主要是针对藏经楼、僧舍、绿化、围墙,二期主要是针对斋堂、门楼。
显宁寺遗址内石头的选择很讲究,“就拿甬道上的台阶来说,我们是去萧山、绍兴找的旧石,不是越老越好,而是看纹理、大小,新石头看起来有点突兀、扎眼。”据赵峰透露,当时拉了两大车的旧石,大概有十多吨。
在藏经阁庭院中,有一口方形古井,名叫“珍珠泉”,井口高出地面四五十厘米,在井周围还有石栏板、石柱围起来,保存还是比较完整的。
“宋代时候的井口大多数是方形,在《杭州府志》中记载,这口泉水很清澈,连水中的毛发都能看得清,用脚踏地,就会有颗颗饱满像珍珠一样的水珠冒出。”赵峰说,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还发现了新的泉眼,“当时一挖地下就有水冒出来,水量还不小,在遗址外,就能看到这个泉眼。”
除了建筑,树木也有所保留,“在藏经楼门前不远处有两棵桂花树,一棵是金桂,一棵银桂,都有100多岁了,我们给树加营养液,现在长势很好。大门口有三棵百年的香樟树,也一并做了保护,尽量恢复原有‘婆娑竹影’、‘清晨入古寺’的意境。”
历史上经历过两段辉煌时期
“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盛景将再现
显宁寺的历史,要追溯到五代,它始建于五代(907年—960年间)。别看它如今破败,在历史上名气可不小。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显宁寺有两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第一个辉煌期是两宋时期,北宋的“显宁永报禅寺”是一组较大规模的禅宗寺院,到南宋时被用作宋高宗的临时御所“睿圣宫”,也就是当时的行宫。
第二个辉煌期是明清之际,经历了元朝的没落之后,显宁寺在明代重兴,并得以与灵隐寺齐名,民间有说法叫“南灵隐,北显宁”。
据《宋史》、《续资治通鉴》记载,曾为北宋少宰刘正夫公德院,也是“苗刘之变”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载体。明清以来,显宁寺相继有澹予弘垣禅师、雪相和尚等名僧在显宁寺主持。
清代徐士俊撰《皋亭显宁寺志》记载,原寺建有紫佛殿、观音殿等四座大殿,现在尚存一座,是1930年建造的。1949年后,这里曾作为杭州钢铁厂疗养院,直到2004年,由杭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保护建筑。
据了解,接下来显宁寺还会根据当年寺庙的建筑规模和布局进行复建,未来显宁寺区块,将打造成集生态旅游、历史展示、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佛教文化遗址公园,这座千年古刹将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