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记者 张蓉 通讯员 张必萱)千百万年前,杭州这片土地是什么模样的?
昨天,《发现杭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州地区考古成果展》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幕,让我们跟随考古学家的足迹去寻找答案吧。
此次展览,从杭州地区70年来的考古成果中,精选了500余件展品,从史前到明清,以覆盖杭州全域考古项目的广阔视角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70年来,考古人奔波于一个个发掘现场:良渚玉器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华第一舟”与跨湖桥文化遗址、萧山水漾坞六朝墓、吴越国王钱氏家族墓、南宋临安皇城遗址、元代朝晖路窖藏、明代洪武窖藏、清代行宫遗址……他们的工作硕果累累。
龙首鱼身埋藏在吴山脚下
栩栩如生
去年,在吴山广场地铁建设的工地上,有一件弥足珍贵的器物破土而出,这就是越窑青瓷摩羯鱼杯。
“吴山广场地铁站那块地在吴山脚下,又紧挨河坊街,位于临安城遗址范围内,具备极大的考古发掘价值。因此,在地铁施工前,我们就结合地铁工程的推进制定了考古发掘方案,分阶段实施。”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征宇介绍说。
越窑青瓷摩羯鱼杯的出现带来了惊喜。“有一天,挖着挖着,这件瓷器露了个头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亮闪闪的。”随后,四周的土被一点点剥离,它的完整轮廓呈现在面前——通身淡绿,甩着扇形尾巴,竟是一条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的摩羯鱼。摩羯鱼拥有龙首鱼身,可惜头部已破损,“龙首”的模样只能靠想象去填补了。
“它不仅有罕见的器型,而且工艺精致,刻画生动,又保留得相对完整,太难得了。”有人说它是杯子,也有人认为它是灯具,在王征宇看来,这是一件北宋时期的酒具。
浙江最大的钱币窖藏
是这样被发现的
土地下掩藏的秘密,时不时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现身。
2010年的一天,在杭州蒋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无意中挖出不少古钱币,引起众人哄抢。当天下午3点多,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警方电话通知,随后,王征宇和一位同事紧急赶往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至今为止浙江最大的钱币窖藏,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批古钱埋得不深,但规模很大。我们两个人打着灯,从下午开始,连夜挖,挖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王征宇回忆说,他们将出土的钱币一袋袋装上车,塞满了整整两辆车,有近一吨重。
这处窖藏出土了总计37万余枚古币,涵盖110多个品种,跨越西汉至明代1500多年。在展览现场,你能看到这批保存完好、种类丰富的古钱币。
通过随葬品
发现古人的生活秘密
考古人经常出入各种墓葬,在五花八门的随葬品中,探寻与墓主人对话的方式。
王征宇亲手挖出的一座弥勒佛坐像,深得他的喜爱。
“它出土于临安的一座明墓,挖开时,这座弥勒佛像就摆在墓葬的腰间。显然,墓主人是捧着它下葬的。”
圆脸肥腮,大耳垂肩,眉角低垂,笑眼眯缝,这座弥勒佛完好无损。王征宇介绍,它在元末明初烧制于临安,可能是天目窑的黄白釉,“当时,弥勒信仰兴盛,人们期望笑口常开。”
在临安的另一座明墓中,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个骨灰陶罐中,藏着一个南宋时期的鸟食罐,王征宇猜测,这个墓主人生前可能喜欢养鸟。
在桃源岭上的一座古墓中,出现了杭州地区极为少见的石真,即石刻真人像。这座墓葬着一位叫王洌的武官,墓室的壁龛里放着一尊按照墓主人模样雕刻的真人像,它象征着古人对人世的眷恋。
你听说过“蚂蟥绊”吗?这件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碗,在传到日本后,一直被当作国宝珍藏。可由于流传时间久远,到了掌权大将军足利手中时,它已有裂痕,因此,工匠便用金属将裂痕补住,而锔钉形状像大蚂蝗,它便被称作“蚂蝗绊”,成了享誉世界的残器。事实上,“蚂蟥绊”在南宋德寿宫遗址也出土了一件,而且锔钉的年代比日本那件更早。
从吴山广场到蒋村,从桃源岭到临安城,从百井坊到密渡桥……在这场琳琅满目的展览中,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地名。你还会忍不住惊叹,原来脚踩的这片土地下,藏着如此丰富的过去,那是你以往没有留心过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