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杭州湖滨有:九里、七星、三渡!湖滨步行街明天开街 专访湖滨“老市民”王坚一起读懂新湖滨背后的布局理念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9-27 07:14   

都市快报 记者 叶怡霖 殷军领

新湖滨明天就将盛大开街。

一边是天下无双的湖,一边是繁华兴盛的城,西湖之畔的湖滨,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城市客厅”,这一次,经细心梳妆的她,将以更美的容颜迎接四方来宾。

值得看的地方很多,今天我们要重磅推荐的是:湖滨九里七星三渡。

劝学里、学士里、泗水新村……湖滨一带老建筑很多,粉墙黛瓦,高高的青石板石库门,窄窄的里弄,这一次新湖滨改造,这里被划成了九个区块,统一以“里”命名,簇拥成一个新的文化地标——“湖滨九里”。

说到“里”,不得不佩服杭州最早的城市规划师,一千多年前就把城市梳理得规规整整,横的街、竖的路、曲的巷、拐的弄……由“坊、巷、里、弄”构成的城市,有层次,有肌理,蕴涵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但这一次的“湖滨九里”,已从“里弄”演变为“区块”,既是老杭州人心底集体的回忆,泗水里、将军里、东坡里、仁和里、龙翔里、学士里、长生里、劝业里、钱塘里,一个个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同时更是大家对“车行变步行”之后,整个街区获得新发展的憧憬。

“七星”,指六处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的布展点位。你去看的时候,会发现现场只有六座,还有一座呢?现场工作人员神秘笑笑:在你心里。

“三渡”:西湖上新增的三个渡口,由此可乘船去对岸。

“湖滨九里七星三渡”的提出,和王坚有密切关系。

对,就是阿里那个王坚,阿里云创始人、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

他为什么会参与到湖滨改造中?为什么会提出“九里七星三渡”的设想?

9月23日,距离新湖滨开街仅四天,记者和王坚相约湖滨工地。

即使走过半个地球

他依然记得湖滨每一幢房子的名字

穿着格子衬衫,背黑色双肩包。王坚来了,比约定时间提早了半个多小时。

忙着梳妆的湖滨工地,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在东坡路口,他停了下来。这里,要装一个信息亭,“七星”中的“一星”。

“亭子里不要有很多叮叮当当的东西(指小部件),注意啊,有小朋友来看,可能会去扯,会很危险。”

“放心,博士。”工人顺口答。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喜欢回忆,尤其是童年时的经历,年纪越长,有时反而越清晰。

很少有人知道,王坚是杭州人,就在湖滨出生,湖滨长大。

虽然走过半个地球,他依然记得这里每一幢房子的名字。

“我家就在湖滨的邮电路。当时,那里可是杭州最‘高科技’的地方,因为‘电报大楼’就在附近(惠兴路上)。那会儿,邮电路也不算是小街,东连浣纱河,西通西子湖,湖边没有驳坎,大人小孩都能在西湖边拾阶而下、濯足玩耍。

湖滨一带街巷最有市井生活气息:买小菜到龙翔桥,吃饭上天香楼、奎元馆,看电影到太平洋电影院,购物有解百,更有海丰西餐社和外文书店……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1976年到1977年那年冬天,杭州特别特别冷,整个西湖都结了冰,街坊邻居不论男女老少都跑到西湖冰面上嬉闹,我也终于徒步走到了三潭印月……那个冬天,我突然发现,西湖不一样了,世界不一样了,第一次体验到没有边界的西湖!”

王坚说,小时候有个同学住在平远里,“那时候,我住在公寓宿舍,很羡慕他住在平远里这样的里弄。大家都在一起,热闹,很洋气,有生活气息。”

那时候,湖滨地区还不是繁华的商业所在,而是大面积的居住区。这里有江南独有的里弄建筑,一个门洞,一条里巷,两侧的房子里住着天南海北来的人。亭子间、客堂间、七十二家房客……里弄像拥挤城市中的褶皱,藏纳着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

湖滨不应该只有商业

里弄坊巷才是体现杭州味道的根本

小时候对里弄的感情,就这么一直藏在心里。

2016年4月,王坚向杭州市第一次提出尝试建设城市大脑,希望用数据来优化公共资源效率,实现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和现代化。

从一开始的交通治堵到2019年开始转向城市治理应用,湖滨步行街成为城市大脑综合试验区之一。

工作的关系,让王坚又重回儿时成长地。

“当我第一次仔细读了湖滨步行街的设计规划图,感觉很惊艳,但同时也看到许多在其他城市似曾相识的店铺名称,总感觉少了些属于湖滨独有的东西,少了些街区和西湖之间的连接。”

后来,在一次和湖滨改造相关负责人聊天的过程中,王坚终于熬不住提出了心里的疑问。

“湖滨步行街不应该只是店铺的排列,而应该有自身的‘区块’,它是属于湖滨的地界,这些‘区块’体现湖滨的味道、杭州的文化,更是百姓的美好记忆。”

王坚说,他提这建议的时候,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但没想到后来相关部门竟然很认真地组织了研究。他们请来了了解杭州的城市专家、文化学者,经过大量的探寻与研究,将湖滨画出了九个区块:泗水里、将军里、东坡里、仁和里、龙翔里、学士里、长生里、劝业里、钱塘里,并称为“湖滨九里”。

“湖滨九里”的出现,让王坚非常感动,“其实,湖滨改造本来没我什么事。但政府部门开门纳谏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事情要继续做下去,我还要再为湖滨做些什么。”

像北斗七星一样排列的智能信息亭

今后会是杭州的打卡点吗?

湖滨九里令王坚怀旧。但作为一个未来城市架构者、一位科学家,他更热爱仰望星空,找到旧事物与未来的连接:“小时候,夏天的晚上,我经常会抬头看西湖的星空。现在城市灯火辉煌,很少能看到星星了。”

在湖滨步行街的原本规划里,将会新建六个智能信息亭。市民游客来到湖滨,在信息亭内不仅可以看到公共服务信息,还可以买到杭州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我觉得这样定位信息亭,不够有特点。我想它应该成为湖滨步行街最独特的地方,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一次开会,有人偶然发现,这些亭子在街区内排列的方式,就像北斗七星!

索性,这些信息亭改称“七星”吧,每一颗都用北斗七星的名字命名。

王坚说,“七星”更像是以小见大的城市微景观。走进“七星”,不仅可以看到与杭州有关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杭州以外的东西,看到世界,看到未来,让人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比如有一颗“星”的主题是“杭州时”。腕表品牌“飞亚达”将在这里做一个关于“时间”的艺术装置。不仅能看到敦煌飞天壁画中对天空的向往,还能看到由宇航员带上太空的腕表,从古至今,人类对时空的探索从未停止。

像这样的“七星”主题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过段时间就换一换,目的是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常变常新的打卡地。

从苏公渡杨公渡和白公渡上船

老杭州人就是这么水路向西去灵隐

以前的西湖,是被围墙围起来的,临湖不见湖。

“虽然现在西湖的围墙没有了,但湖滨与西湖之间,还不是完全融合。以前,一公园到六公园,每个公园都有一个楼梯,是可以让市民走近西湖,可以摸到西湖的水的。后来,这样的亲水平台都没有了。”

能否让湖滨与西湖更融合?

王坚专门去了一趟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他提出,能不能在湖滨与西湖之间开放水上出入口?旧时,杭州还没有环湖公交的时候,老百姓去灵隐寺,就是从湖滨的码头坐船去的。

让王坚感动的是,这一次,他的建议又得到了认同。

这就有了我们现在的三渡。也就是说以后在西湖边会新增三个渡口,分别位于一公园、三公园和五公园。用三位对杭州做出很大贡献的人命名,苏公渡、杨公渡和白公渡。

“至此,九里七星三渡就成为了一个整体。里、星、渡正好对应城市(地)、自然(天)和人,三者融合。湖滨街区,就是一个让城市、自然与人合一的地方,承载了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当然不应该仅仅是购物。”

王坚在一张纸上大大画了一个圆,代表了他心中湖滨地区天人合一的美好心愿。

布局湖滨城市大脑是我的本职工作

参与湖滨改造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湖滨城市大脑,是杭州城市大脑在城市综合治理上的一次重要实验性应用。

在王坚的设想中,新湖滨未来应该更智慧。

如果开车去湖滨,城市大脑会推荐有空位的最近停车场;如果要去湖滨用餐,只要站在街口的信息牌上一扫,就可以先排队了。

19点,音乐喷泉开始,人渐渐多了起来。城市大脑会通过对人流、交通等数据的分析把握,帮助做好城市管理,降低安全隐患。

采访中,王坚一直说,做好城市大脑是他的本职工作,参与到湖滨改造中,提出“湖滨九里七星三渡”,完全是出于一个老杭州对杭州的热爱。

“我觉得一座城市要弄好,每个人都要很认真才行。不是将城市修好了,再让人们住进来,而是因为有人生活在这里,才有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气质。城市因为人才变得更好。看到地上有一件垃圾,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也是在参与。只不过,这次我的动作比捡垃圾要大上那么一点而已。”

明起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调整

湖滨步行街(区)将于明天开街,28日零时起调整东坡路及其周边道路部分路段的交通组织措施——

东坡路(长生路至解放路段)、平海路(湖滨路至延安路段)、学士路(蕲王路至延安路段)为步行街,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

长生路(东坡路至延安路段、白傅路至蕲王路段)允许内部车辆由东向西单行,长生路(蕲王路至东坡路段)双向通行;

东坡路(庆春路至长生路段)允许内部车辆由南向北单向通行;

庆春路太平里路口允许内部车辆西向南右转进入、南向东右转驶出;

仁和路(东坡路至延安路)、邮电路(东坡路至延安路)除允许内部单位车辆双向通行外,禁止其他社会车辆通行。

交警强调,开街后预计迎来通行大流量,或将出现交通饱和状态。请游客与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并合理安排时间与路线,错峰出行以避堵。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叶怡霖 殷军领  编辑:张翟
返回
新湖滨即将盛大开街,值得看的地方很多,今天我们要重磅推荐的是:湖滨九里七星三渡,都有什么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