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书记员、AI判案、AI智能送达 李金铭:梦想中的智慧法院,来得这么快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9-24 07:43   

钱江晚报(记者 朱银玲 /文 林云龙/摄)

“李科长,您帮忙看看,这个事情怎么解决?”

这几天杭州的清晨已有些凉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李金铭却忙得热火朝天。这天,又有地方法院找来,希望他用AI技术,让法院工作的某个环节变得智能起来。

这两年,李金铭几乎每周都要去基层,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去跟不同业务条线的法官交流探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近年来,浙江法院办案环节中的各链路都实现了AI覆盖,可谓在全国“独领风骚”。

12年前,李金铭到基层法院工作,当时做的是各类繁冗的事务性工作,幻想着有一天,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可以交由机器处理。“至少要过个20年吧。”当时他想。没想到自己任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应用服务科科长时,亲身经历并深入参与了法院的智能转身。

“这是浙江高院敢闯、敢探索的成果。2016年,我们开始接触大数据、云计算,不断购买服务器、存储器,成本很大。后来我们就想,为什么不在全省建立一个云平台?最终我们选择了阿里云,把全省1500多台服务器整合到云平台的230台服务器上,节省经费1000多万,每年节省电费500多万,还减轻了运维压力,减少了故障率。”

李金铭说,最初,阿里云给予了云计算、云存储的功能。慢慢地,在双方的探索下,全省法院纷纷应用上了AI。

据悉,浙江基层法院“智慧法院指数”在全国位列第一。

9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进行。

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法官袁翠玉“袖手旁观”,AI法官助理“小智”主持,原、被告远程有序发表诉辩意见。

屏幕上,庭审笔录同步跳动更新,双方口语化的表达都被转化为完整语句,还有贴心的重点内容突出显示。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朱银玲 /文 林云龙/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慢慢地,在双方的探索下,全省法院纷纷应用上了AI。如今,全省法院庭审都应用了语音识别。”2018年9月,“浙江移动微法院”平台上线,依托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当事人可通过手机向法院申请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立案,并进行开庭、送达、调解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