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9-03 07:51   

浙江日报(刘 乐 钱菊香 王 雅)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有一座为镇江潮而建的古塔,守护一片江水,造福一方百姓……它的名字叫做“六和塔”。往事越千年,风流看今朝!如今,“六和塔”被时代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成为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闪亮名片。

十五年前,浙江省委在十一届六次全会上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自此,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把平安浙江建设引向深入。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目标,杭州以一流奋斗姿态,不断把社会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和“平安中国示范城市”,奋力书写优异答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党建统领”为塔尖、“四化支撑”为塔身、“三治融合”及文化引领为塔基的“六和塔”巍然屹立在钱塘江畔,勾勒出杭州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时代画卷……

发挥基层效能

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时值九月,又到桂花飘香时。因盛植桂花而闻名遐迩的建德市寿昌镇桂花村,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桂花节。

村景如花,人和为桂。除了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桂花村“小微”的“名头”也很响亮。近年来,以党建为统领,以网格为平台,村民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者融合,逐步完善“人人都是保洁员”“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等一系列新时代村庄治理的经验做法,形成了“无微不至”的“微治理”模式。

特别是创新实施“党建+道德银行”的做法,给全村400余户建档,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量化为道德指数,通过评比给予荣誉和奖励。同时,农商银行根据评定信用等级,提高老百姓的贷款额度和给予优惠,实现道德增“值”,德有所“德”,让村民真切体验到德之所贵,从微小处做改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人民群众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依靠。为打造多元协同参与的共治格局,杭州一直致力于深化基层群团改革,积极推动组织力量和服务“双下沉”,充分调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引导社会力量、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树立了“小青荷”“武林大妈”“萧山红领”“和事佬”等一大批有作为、有影响、能战斗的群防群治特色品牌。桐庐县“物管协调工作站”、建德市“五治桂花”乡村微治理模式等优秀项目,拓宽了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为基层自治模式增添了色彩。

从人人参与,到人人共享,杭州充分发动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忧,切实构建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在这背后,离不开无数个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构筑的红色堡垒。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优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杭州市委相关领导表示,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职能作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域社会治理架构。

在桐庐,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用心实践,推行“鸡毛换糖”2.0版转型升级全覆盖。通过实施《党员、村民代表(小组长)“同管理同履职同评议”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打通党员、村民代表评议积分与农商银行信用积分通道,走出了一条党员与村民齐心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在淳安,千岛湖镇探索实践出的“1+3红色铁三角”治理模式,正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中引领、融合与促发展的积极作用。

凝共识、聚合力。依靠党建力量,有效破解了体制建设与组织领导的问题,着力构建出党建统领、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党建+社会治理”形成的同频共振,为现代化市域治理新格局,编织了一张鲜亮的红色覆盖网。

深化数据应用

锻造智慧化社会治理“金钥匙”

2016年,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

时至今日,杭州“城市大脑”迭代更新,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形成了警务、交通、文旅、卫健、应急、环保等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成为打造城市数字治理的“金钥匙”。

智慧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势所趋,也是力量所在。

作为首个提出并探索“城市大脑”的中国城市,杭州以“城市大脑”为社会治理的智能中枢和主要抓手,一方面促进现有各平台的互联互通互享,另一方面搭建新的综合性智能化平台,努力成为“全国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

在江干区公安分局情指联勤中心,近10米宽的显示屏上,不断滚动着当天预警总数、辖区警情报告、附近警力动态等数据。5分钟确定可疑情况,20分钟抓获嫌疑人……别意外,这些堪比“福尔摩斯”探案的情节,正是江干区公安分局“在线警务”显神通的真实案例。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江干公安将采集到的人、事、物等动态信息与内部储存数据库实时比对,快速发现预警对象,自动形成预警信息指令。通过一张“线上+线下”的网,最大限度将风险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预测、预警、预防。

依托杭州“城市大脑”,近年来,杭州以解决市域社会治理“痛点”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市民群众安全感为优先目标,以数字化系统建设为抓手,持续打好“雪亮工程+城市大脑”的深度应用组合拳,使基层智慧治理从“盆景”变“风景”。

通过全面推进“1+3+N智安小区”建设,以小区出入口为重点,推广安装人脸、车牌抓拍装置及智能门禁系统,让智慧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通过创建“阳光厨房”工程,找准餐饮食品安全操作典型问题,融合人工智能AI视频分析功能和物联网技术,创新打造“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监督”的智慧共治模式,有力保障了全市1500家中小学校82万师生的饮食安全;深入推进互联网法院建设,率先探索异步审理模式,全面实现“网上纠纷网上审”……杭州在全市数字治理创新之路上步稳蹄急。据悉,今年将重点推进党建、警务、审判、检务、司法、信访、民生保障、市场监管等20个大类、30个平台、100余个智能化项目建设。

拥有了“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和各类智能分析引擎群的支撑,杭州将数字化转型进行到底,构建“1+5+1”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并打造了市级、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体系。

如今,以“城市大脑”“在线警务”助推“科技维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杭州实践探索“枫桥维和”,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强化“专业维和”,以“智安小区”建设为抓手探索实践“安防维和”,以综治中心建设为牵引推动“综治维和”……一股股专业力量在守护社会平安、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构建起城市平安建设新路径,全面提高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长效机制

搭建实体化综治中心“大平台”

5月28日,中河东岸长庆街上“不差钱”饭店的老板陈先生有点意外——这天来检查饭店油烟排放的只有“一支队伍”,换作以前,可都是卫生、环保、工商都要来的……

原来,当天上午,浙江首个街道综合执法机构——下城区长庆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正式揭牌,全面揭开下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序幕。陈老板遇上的,正是这支队伍的首次走访执法。

据了解,此次成立的长庆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首批承接区级8个部门划转涉及14个领域的权力事项共320项,以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实现了“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6月3日,桐庐县分水镇政府紧接其后,成立了分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接起县级各部门22个领域的503项执法事项,健全了执法案件移送及协作机制。

不分领域、不分行业,街镇综合执法队伍由“专科”向“全科”转变,实现了执法力量从“多头管理、分散弱小”向“统一指挥、集中管理”转变,重构了基层行政执法体制,优化了基层管理方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夯实基层治理提供了“杭州模式”。

近年来,杭州加快构建简约高效的县级综治中心和乡镇街道“1+3+1”工作体系实体化建设,提出“一个核心管统领、一个窗口管审批、一个中心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指挥”,以桐庐、下城、上城等三区县为试点,先行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完善了以区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为中枢、以镇街为主体、以村社(网格)为基石的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全方位夯实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的实体基础。

打造“多元合一”平台,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最终是为了提升便民服务效能。杭州通过建立健全窗口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调处等运行机制;建立联合接访工作机制和导访甄别机制,打造为民便民惠民的“信访超市”;建立健全多元调处机制,深化“五调”联动等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妥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筑牢综治“一张网”,构建社会“大和谐”。

运用“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围绕“最多跑一地”“多在网上跑”的目标,探索建立“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杭州也先行一步——

2017年8月,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成立;2018年6月,“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2.0版全省上线,被评为全国同类项目优秀项目第一名;同年,全国首家互联网公证处——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揭牌运行,实现了互联网公证领域规则体系从“基本空白”到“逐步建立”的突破;2019年7月5日,浙江首家互联网仲裁院——杭州互联网仲裁院揭牌运行,实现了仲裁案件网上审理。

无论是基层行政执法体制重构促进治理方式创新转变,还是“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大放异彩,以及全域联动的“大普法”格局,杭州始终坚持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与其他多种治理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应用于基层社会治理。

以“善治”为目标,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众对法治杭州、对平安杭州的高度认同,推动着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更有效、有爱、有力量。

专家点评

向杭州学习什么?

江南富庶地杭州一次次华丽转身引世人瞩目。新时代的“杭州印象”,除了诗词歌赋、丝绸、茶叶与瓷器,更是增添了数字经济、高新科技、商业文明、政府自我革命以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新的内涵。

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业已取得的成绩,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但更应归功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他们进行了从理念、制度、组织到工具的全面创新,而这正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杭州经验。

杭州建立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它在理念层面,牢固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充分发动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忧,切实构建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制度和组织层面,着力构建出党建统领、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有效破解体制建设与组织领导问题。在工具层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以“城市大脑”为社会治理的智能中枢和主要抓手,实现智慧治理。

正是实现了理念、制度、组织、工具的全面转型,杭州全市涌现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勃勃生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其实反过来也是成立的,那就是,成功的案例总是各有各的成功,而失败的案例总是千篇一律。杭州经验的启示在于,基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禀赋,找到一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道路。学习杭州不是为了将自己变成另一个杭州,而是要实现自己。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 郁建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刘 乐 钱菊香 王 雅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如今,以“城市大脑”“在线警务”助推“科技维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杭州实践探索“枫桥维和”,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强化“专业维和”,以“智安小区”建设为抓手探索实践“安防维和”,以综治中心建设为牵引推动“综治维和”……一股股专业力量在守护社会平安、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构建起城市平安建设新路径,全面提高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杭州加快构建简约高效的县级综治中心和乡镇街道“1+3+1”工作体系实体化建设,提出“一个核心管统领、一个窗口管审批、一个中心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指挥”,以桐庐、下城、上城等三区县为试点,先行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完善了以区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为中枢、以镇街为主体、以村社(网格)为基石的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全方位夯实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的实体基础。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目标,杭州以一流奋斗姿态,不断把社会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和“平安中国示范城市”,奋力书写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