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讯(记者 金丹丹 章然)最近,不少读者给钱江晚报打来电话,“吐槽”西湖边小飞虫太多,尤其是在傍晚和晚上。
“密密麻麻,一团一团的,一张嘴就往嘴巴里飞!”读者小可说起自己在涌金池附近的经历,“那会儿刚吃好晚饭,正陪着外地朋友逛西湖呢,这小虫子很影响游玩,朋友走了几分钟就忍不住要回去了。”
摄影爱好者程先生说,每年夏天这种小飞虫都很多,有时候傍晚在白堤上拍照,飞虫劈头盖脸乱撞。
这些小飞虫到底是什么虫?为什么每到夏天就来刷存在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风景局的王山解释说,这些小飞虫的名字叫“摇蚊”,口器退化,不吸血,也不咬人。摇蚊对人类没有什么危害,不过在视觉上挺讨厌的。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每年西湖景区工作人员都在日常防治蚊蝇飞虫,喷洒药水,但在开放空间里,喷杀飞虫效果不太理想。
摇蚊到底是怎么样的昆虫?钱江晚报记者也询问了杭州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昆虫专家于炜。于炜首先强调的是,摇蚊对人类并没有攻击性,相反,摇蚊的出现是西湖水生态系统良好的证明。
全世界摇蚊共有5千多种,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昆虫,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处水域。摇蚊是蚊子的近亲,和普通蚊子属于不同科。它们喜欢生活在湿润的环境,如湖泊、池塘、沼泽、河流小溪。“西湖水域水质很好,正适合摇蚊生长。摇蚊在西湖的历史有几十年了。”
摇蚊夜间有很强的向光性,所以天色暗下来后,它们会往亮的地方聚集。气温29℃到35℃之间,是摇蚊的活跃时段,所以每年夏天,它们就会出来刷存在感。
“摇蚊起飞后成群结队的飞舞,就是大家在西湖边看到的黑烟一样的效果。”于炜说,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每年的4~5月或8~10月。摇蚊之所以抱团飞舞,是一种婚飞习性,它们在空中进行交配,雄性成虫大群地在清晨或者黄昏聚在一起舞蹈,雌性成虫被吸引入群后进行交尾。
摇蚊活跃时段是在气温29℃到35℃的时候,等天气凉快下来,这些小虫子就会消失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