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一个美丽的绿洲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8-23 06:21   

杭州日报 首席记者 毛长久 通讯员 周莹/文 记者 李忠/摄

这个夏天,很多市民游客有幸坐上氦气球,从150米的高空俯瞰西溪“万塘揽胜”美景。只见水道如巷、河汊如网,犹如片片鱼鳞;一艘艘电瓶船或摇橹船,穿行在港汊河道中,荡漾起一圈圈涟漪;飞鸟、石桥、古居等景致依次闪过,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打开。

能够想象吗?16年前,这里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房舍杂乱、垃圾乱堆。“那时家家户户都养鱼养猪,到处是臭烘烘的池塘,最深的印象就是臭。好多村民在河面支个台子养起猪来,粪便就直接排进河里,别提有多脏了。”这是西溪船工周忠伟记忆中的西溪。

养猪,在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早已司空见惯。2002年,当时的蒋村乡有415户家庭从事着这个行当,生猪头数超过了2.5万。生活污染和养猪污染让湿地水质迅速恶化,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甚至已经属于劣V类水质。

西溪湿地的衰败,让人揪心。2002年底,市区乡三级联动,对西溪全境实施生猪“禁养”,这是杭州市政府的第一个壮士断腕之举。那一年起,西溪的空气、水质慢慢好转,但村里的卫生面貌、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状况仍没有改善。

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经过整整21个月,西溪湿地于2005年5月以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的名义全新亮相。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杭州市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

此后14年的生态实践,西溪湿地探索出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

坚持保护第一、最小干预,通过自然隔离,划定9.2平方公里湿地保护区作为动植物自由栖息和繁衍的区域,限制区域游客只能乘船路过。水壁由陡坡改为缓坡,利于湿生植物生长;施工时精心规划与避让,使湿地的几千棵柿子树全部留下……在西溪湿地保护性建设中,严格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行施工申报确认、生态保护巡查、责任追究等生态保护机制。

如今,西溪湿地的水质已经从开园前的劣Ⅴ类稳定在Ⅱ类标准,作为“杭城之肾”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西溪综保工程实施之前相比,维管束植物新增474种,现为695种;昆虫增加390种,现为867种;鸟类增加了100种,现为179种。

千余年前“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意境又回来了。像周忠伟这样的原住民也纷纷回到西溪湿地重操旧业,或当船工,或当农耕人员,向游客们讲述着这块土地上的变化。

生态为先,以人为本。经过三期综合保护工程建设的西溪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晋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西湖一起,在杭州向世界展现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路上,成功演绎“双西共舞”的佳话。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毛长久 通讯员 周莹/文 记者 李忠/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