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南端一座“世界的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8-22 06:21   

杭州日报 记者 黄冉 通讯员 王佶敏

运河拱宸桥段碧水荡漾,两岸高楼鳞次栉比。记者 李忠 摄

开栏语

地标是一座城市最鲜活的符号,不仅承载着市民的记忆,而且蕴含着城市的灵魂。从钱塘江畔的钱江新城到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镇,从运河南端的拱宸桥到一曲溪流的西溪湿地,每一个地标,就是一段历史,见证着杭州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穿越时间和空间,依旧耀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报今起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城市地标巡礼”栏目,通过记者实地探访,集中展现每一个地标的历史变迁,为人们留住城市永恒的回忆,见证城市的兴盛与美好。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

对于杭州而言,拱宸桥一带便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封面”,历史缩影与现代繁华在这里得到连接,成为拱墅向世界展示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区域。

纵观古今,拱宸桥地区一直是市井繁华之地,这里有杭州第一家戏院、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张报纸,这里还是杭州最早的工业发源地。诗意一点说,拱宸桥还因为是杭城最佳的赏月点而得“拱宸迎月”之名,在悠悠岁月长河中,繁华人间烟火作为运河的标签,一直持续到现在。

一直生活在拱宸桥西的老人刘铁生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也看尽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这里曾经聚集了通益公纱厂、浙江麻纺厂、杭丝联等大型工业企业,“每天上下班的时间,拱宸桥上人来人往,毛热闹咧!”

伴随产业的转型,拱宸桥两岸一度成为棚户区——房屋低矮破旧、基础设施落后、公建配套缺乏。道路泥泞、地势低洼,“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晴天三尺土,雨天两脚泥”就是当时桥西的真实写照。

1997年,拱宸桥地区启动旧城改造,拆迁总量涉及近万户住户以及400多家单位,这一改,便是15年。

这些年来,拱墅的日新月异,远比大运河流淌的速度要急切——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槌声”在多哈世遗大会现场敲响,拱墅成为拥有3个遗产点、2条遗产河道的地区。运河的水清了、夜美了,两岸建起悠悠绿道,河边的旧厂房孕育和催生了新的产业,迷人的高层住宅巍然矗立,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大运河畔,感受独特的东方韵味。

作为运河文化挖掘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桥西历史街区是当代运河南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核心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历史街区得到复兴,老工厂华丽转身为博物馆,艺术机构在这里蓬勃生长,桥西也先后摘得世界休闲组织国际创新奖、全省文化创意街区等金招牌……历史以这样的方式沉淀、延续,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往东翻过拱宸桥,便从白墙黑瓦的古韵建筑,踏入了摩登城市,这里是拱墅区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运河文化广场既是周边老百姓健身休闲的主场,也是各类面向群众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金华路、丽水路、湖州街、通益路等组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网,地铁5号线“大运河站”正式通车;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等一批重点学校先后建成……越来越多追求品质的杭州人、创业者、外籍人士选择在这里枕水而居。

运河两岸的茶楼曲艺、百戏杂剧和运河水上的“欢歌渔唱”,在杭州城北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都市文化带。在今年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首届大运河戏曲节上,沿河而居的人们、国内外嘉宾们都对这条流淌着中华文脉的“母亲河”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一年一度的新年走运、大运河·湖墅婚典、诗歌大会等,都已成为杭州常兴不衰的民俗盛事。

就在不久的将来,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大运河时尚发布中心等将成为新的打卡地,运河文化以一种更时尚、更亲民的方式延续。未来在拱墅,将会像看到公园绿地一样,随处都可以看得到运河文化元素,把大运河文化带拱墅段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通讯员 王佶敏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