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朱建美)刚降落的客运飞机,浑身散发着“热情”,缓缓向停机坪滑行。烈日下,机务维修人员早已站在航站楼外的停机位旁,迎接它们的到来。他们是飞机的“体检医生”,抓紧每一次飞行间隙,“泡”在热浪里排查异常、扫除隐患,肩负保障后续飞行安全的重任。
8月7日中午12时30分,记者来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跟随资深机务维修人员徐磊一起,全程体验了一回热流四溢的飞机“体检”。
步入停机坪,高温灼热感不仅来自头顶的骄阳,还有脚下的水泥地。“地面温度58.4℃。”果然,红外线测温仪证明了记者的感受。烈日曝晒,少有遮挡,徐磊和同事都身穿深色长袖长裤工作服,头戴遮阳帽。“这种环境中如果裸露皮肤,反而不利于排汗,而且会晒伤。”徐磊说。
当记者还在努力适应这种高温,晕乎乎地跟着徐磊走向飞机时,他已进入工作状态,边走边顺势捡起了一个废弃螺钉。“一般垃圾都是不允许出现在停机位附近的,一旦飞机启停时杂物被吸入引擎,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来到飞机跟前,机身散发的热气更加重了暑热感。徐磊却立马开始了忙碌,手中“短停工作单”记录的数十个项目,他必须一一查个遍。
高温作业中,徐磊的细致与耐心让记者感到惊讶。“最近天气炎热,高温不利于组件散热,机械故障风险也有所提高,检查要更仔细些。”揩了一把汗,徐磊把手伸进发动机前端进气道,徐徐转动叶片,侧耳细听起来。记者拿起红外线测温仪测了一下,飞机已经停靠了约5分钟,发动机叶片温度仍然高达44.5℃,触碰起来感觉烫手。“这还不算什么,真正的高温在它背后。”
徐磊带记者转到了发动机尾椎,测温仪显示的叶片温度令记者颇为震惊:199.6℃!“不能触碰,只能尽可能凑近,用眼睛仔细查看。”站在发动机排气机匣口查看内置叶片,四溢的热流让记者不得不眯缝起眼,徐磊的目光却始终专注。
随后,记者又跟着徐磊将上半身探入主轮舱。在他抬头逐一检查液压系统各管路与传动钢索的时候,记者只觉得腿上吹来一阵阵热风。原来,这个位置,恰巧就是热交换设备的冲压空气出风口。测温仪显示,出风口表面温度高达107.6℃,吹出的风裹挟着炽热。
事实上,越是机体灼热的地方,检查所需的时间越长。15分钟左右的绕机检查,两侧发动机与左右主轮舱检查几乎占了一半时间。
“温度这么高,你们检查得这么细致,真不容易。”一圈下来,记者由衷感慨起来。徐磊却“云淡风轻”,他说,“这是必须的,一架飞机的每一次飞行,都直接关系着机上几百位乘客与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绕机检查,必须仔细再仔细。”
记者了解到,7月20日开始的高温天持续至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已有近1.6万架次航班起降。机场内几百位机务维修人员不分日夜、轮流冲进热浪中,全力守护飞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