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月 再次走进黄姑山路美食街……
《每天凌晨 杭州市中心的这条路上 垃圾遍地 触目惊心》报道追踪
都市快报 记者 王青
6月24日,读者钱先生向快报“民意直通车”爆料:黄姑山路上的垃圾收集点,垃圾遍地。当日下午1点、25日凌晨1点及25日早上9点,记者三次到黄姑山路实地察看:发现唯一开放垃圾收集点地上扔满垃圾,垃圾桶却空着;很多商家直接将垃圾扔到马路上(详见本报6月26日A02版报道)。
西湖区城管局、翠苑街道、翠苑环卫所、翠苑执法中队等相关部门去现场查看后,第一时间要求责任单位将垃圾清运干净。上月26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黄姑山路查看整改情况,西湖区城管局还和快报“民意直通车”约定,过段时间再一起去黄姑山路看一看。
半个多月过去了,黄姑山路垃圾分类进展如何?日前,我们再次来到黄姑山路。
给垃圾收集点铺雨污水管网 大概下月初完工
跟上次垃圾收集点被车辆挡住不同,黄姑山路7号的垃圾收集点现在没有违停车辆,垃圾清运车可以轻松进出。靠近黄姑山小路一侧的铁门已经被锁上,防止垃圾偷倒。
垃圾收集点放着10只垃圾桶,桶上都印着对应商家的名字:“串意十足”“鹈鹕野餐”“先进鱼馆”……一目了然。
“放在这里的桶都是空桶,大部分商户的店里都有垃圾桶,店里的桶装满后会拉来换空桶。”轮值监督员说,这个垃圾收集点现在采用定时投放,商户一般会在早上7点左右把店内垃圾运到收集点来。
西湖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施工队已经进场,开始对这个垃圾收集点进行大改造。大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拆除违规建筑,并将腾出来的空间改造成消防通道。目前,违规建筑已经拆除完毕。接下来,会为垃圾收集点铺设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确保垃圾桶冲洗时,污水可以当即排除。同时,垃圾收集点前后装上卷闸,改造成半封闭式,确保定时定点和垃圾分类的长效执行。整个改造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月,预计8月初就可以将垃圾收集点改造完成。
每张餐桌下都配有一个垃圾桶
这是垃圾分类的一个难点
“硬件”(垃圾收集点)已经开工改造,那么,每家餐馆的“软件”——垃圾分类,是不是也做好了呢?
我们先后去了蝦匠小龙虾、施少爷在炒饭、鹈鹕野餐、农家土菜馆、先进鱼馆等餐厅,翻看了他们的垃圾桶。
蝦匠小龙虾餐厅的厨房里,黄桶绿桶各有一只。打开垃圾桶盖,黄桶里基本是塑料袋等包装物,而绿桶里是一些剩菜剩饭,分类还是到位的。蝦匠的大堂里,每张餐桌都配有一个灰色的垃圾桶,但这样一来,顾客在就餐时就无法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不仅厨房里要做好垃圾分类,大堂里也应该做好。”执法人员说,上次检查时就跟餐厅负责人讲过这件事,因此对蝦匠开出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
施少爷在炒饭是一家主打外卖的餐厅,没有堂食服务。在厨房里,我们看到一黄一绿两个垃圾桶,里面的垃圾分得特别清爽。餐厅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垃圾本来就不多,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后,很快就做得很好了。
主打西餐的鹈鹕野餐有堂食服务,但店员收餐后都会进行垃圾分类。“常见的垃圾怎么分类,现在我们基本都清楚了,只是像汤料包这种不常见的垃圾,还有些拿不准。” 见到专业人士,店员拿着即将丢弃的汤料包询问该如何分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店员用剪刀把汤料包剪破,然后分别投入绿桶和黄桶。
同样主打外卖的农家土菜馆,垃圾分类做得却不太好。我们进店时,一个店员正在杀鱼,鱼内脏和塑料袋等垃圾混在一个桶里,店里的三四个垃圾桶都存在一样的问题。执法人员说,上次来检查时,这家店就做得不好,这次依然没有改进。手把手地教店员将垃圾分好后,执法人员对农家土菜馆开出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
最后一家餐厅是先进鱼馆。厨房里有黄绿两只垃圾桶,黄桶里都是塑料袋等包料,而绿桶里则是菜叶、肉末等垃圾,分类做得很不错。
没有做好的餐厅 仍会定期上门检查
直到大家都把垃圾分类做好为止
这次检查中,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定要重视垃圾分类,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做不好我们会进行相应处罚的。”
“从今天的检查情况来看,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大部分餐厅已经做得不错了。”执法人员说,近期每周都会挨家检查垃圾分类情况,遇到做不好的就手把手教,慢慢地越来越多的餐厅重视垃圾分类,每次检查都能感觉到进步。
沿街小餐馆的垃圾分类是最难管理的。西湖区城管局副局长南北鸣说,对于这块硬骨头,要花最大力气、用最多办法,把黄姑山路的垃圾分类做好。
半个月前,还把垃圾扔到马路上,现在可以把垃圾进行分类,黄姑山路的卫生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说到底,还是意识问题。”执法人员说,这更加说明,只要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并不难。接下来,西湖区城管局仍将联合各部门,对黄姑山路的餐厅进行垃圾分类检查,让大家全部都做到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