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专人负责+潜移默化+持之以恒+软硬兼施
下城和乐苑小区:专人盯防
江干圣奥领寓小区:积分换蛋
上城大学路社区:定时定点
商报记者 范昱 严佳炜 实习记者 陈俊龄
通讯员 陈金辉 陈雅晴 郑丹 黄建兵
2017年,朱雯从上海毕业后来到杭州工作。这几天,她的上海同学群里因为新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而“哀鸿遍野”。
小伙伴告诉她,小区的垃圾房旁,每天都有保洁阿姨“把守”检查,下楼扔个垃圾就像老师当面批改试卷一样,让人忐忑不安。更有甚者,垃圾袋上需要贴上门户的标签,谁家垃圾分类不到位一目了然。
看着小伙伴们的吐槽,朱雯也感到“慌兮兮”:虽说垃圾分类是好事,但突如其来的“高标准”分类也着实让人吃不消,而且更让她觉得焦虑的是,杭州也是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这意味着杭州的“高标准”垃圾分类也会紧随其后到来。
杭州接下来的垃圾分类究竟会怎么做?朱雯的疑问,想必也是生活在杭州的人最关注的。针对这一问题,市城管局市容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杭州垃圾分类推进的力度、执行的标准肯定会越来越严,但至于何时执行,如何实施,还在具体研究中。
杭州目前有一批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说到垃圾分类,杭州人应该都不陌生。其实,早在2000年,杭州的垃圾分类就已起步。当年,杭州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只不过,因为刚开始,各方面都在摸索和尝试,也没有强制推广,所以效果甚微。
2010年3月,杭州又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选择建南小区等8个小区进行试点,随后在全市进行推广。
到了今年,杭州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度更上一层楼,被列入了民生十大实事之一。目标是: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创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0个。
屈指一算,杭州的垃圾分类已经走过19个年头。目前,杭州已经出现了一批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这些示范小区到底有哪些经验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下城区和乐苑
99%的垃圾被正确投放
靠的是自管组长每天的“叨叨”
位于凤起路588号的和乐苑小区,共4幢楼,132户住户。这个闹中取静的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业委会,却把垃圾分类做成了省级示范小区。荣誉的得来,离不开小区自管小组组长占忆晖的付出。
2011年,和乐苑作为杭州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同样不会垃圾分类的占忆晖自告奋勇担任指导员,她在自家厨房贴了一张“如何给垃圾分类的宣传纸”,按照上面说的慢慢学习分类投放,“学完后再挨家挨户上门指导居民,现学现卖。”
占忆晖回忆,刚开始试点的半年确实很辛苦,每天晚上6点至7点,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将垃圾桶搬到大门入口处的空地上,等着大家来扔垃圾。
“我会一袋袋打开检查,现场一遍遍教大家如何分,并解释餐巾纸、牙签等为什么不能放在厨余垃圾桶。”占忆晖说,持续了半年,看着居民们基本都知道该如何分类了,垃圾桶才又重新进入垃圾房。
但这之后,占忆晖依旧没停歇。“小区还有20多套出租房,人员流动后该如何保证垃圾分类的正确性?”于是,占忆晖又联系房东,主动要求帮忙免费租房。她会跟租户说清楚,一旦搬入小区就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并且会再三和租户确定入住的时间,因为她当晚就会上门去发放2个垃圾桶和垃圾袋,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他们也想不到我会这么较真,一直盯着他们,一般来说,新住户或租户搬进来半个月后,垃圾分类也都做得比较好了。”占忆晖说,目前整个小区的分类投放准确率已经达到99%,剩下的1%就是为流动的租户预留的缓冲期。
遇到这样一位“多管闲事”的阿姨,一开始居民们肯定很不乐意。但慢慢地,大家也都理解她、支持她。“真多亏有这么一个人在后面紧盯着,不然我也不愿意,毕竟太麻烦,吃个咸鸭蛋都要分开扔。”1幢3单元一位张女士坦言。
占忆晖希望,有更多人去做垃圾分类志愿者,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当初我们小区有2个或3个指导员,那我想我们也不会花8年时间才达到99%的准确率,时间肯定减半了吧!”
·江干区圣奥领寓小区
全市首推“桶长制”
垃圾桶旁有专人监督
2018年4月,江干区在全市首创垃圾治理新模式——“桶长制”,圣奥领寓作为试点小区率先实行。招募了14名居民志愿“桶长”,分别于上午7:00-8:30和晚上7:00-8:30这两个时段内,在垃圾箱旁监督住户垃圾分类投放的情况,并进行打分与记录。
为了激励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社区还制定了“积分兑换制”,即达到一定分数就能免费获得鸡蛋。
兴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蒋婷婷说,每户住户一天能获得最高5个积分,每10积分就能获得一个鸡蛋。也就是说,如果住户一个月内坚持垃圾分类,就能免费获得15个鸡蛋。这一举措让小区里的老年人纷纷加入了分类学习的“大军”。
在5个月的努力下,2018年9月,圣奥领寓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已达到90%以上,效果明显。
随后,小区将原先的14名“桶长”减少到7名,由原先的一人负责一幢单元楼,变成1人负责两幢。同时根据小区大部分住户的垃圾投放时间,“桶长”的工作时段也调整到了晚上7:00-8:30。
此外,针对小区点外卖较多的情况,社区作了一个决定:送餐员进小区时,物业会先在外包装上贴上相应的垃圾分类小提示,提醒用餐者进行垃圾分类。
目前,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已保持在95%以上。
·上城区大学路社区
保洁承包、党员认领
对干湿垃圾进行二次细分
上城区小营街道的大学路社区在去年2月,创新建立了“承包+认领”垃圾房辅助细分模式。
小区配套的垃圾房,经过改造后由社区和物业公司的保洁员进行承包、社区的党员志愿者进行认领。各个党支部轮流派出2名党员志愿者,在垃圾投放高峰时与保洁员共同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细分。
“目前,我们采用定时定点的方法。劝导居民在早上7点至9点、中午11点30分至12点30分、晚上5点至8点这三个时间段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垃圾房。” 大学路社区主任茹东说,“如果居民分类不彻底,保洁员和党员志愿者还会进行劝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截至目前,社区已有3个垃圾房应用了“承包+认领”垃圾房辅助细分模式,实施效果十分可观,“干、湿”垃圾的分类率达到95%,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减量达到30%,不少居民还会主动对垃圾进行二次细分。
今年,社区的其他8个垃圾房也会推广“承包+认领”垃圾房辅助细分模式,并且“因地制宜”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点。
垃圾分类不规范会收到“垃圾拒运单” 专家认为做好垃圾分类需要软硬兼施
根据市城管局的数据,目前杭州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有3413个,各类公共机构2908家,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但不少市民仍然觉得,自家住的小区好像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好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市城管局市容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琦说,垃圾分类并不是简单的放置垃圾桶,进社区做几场培训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像杭州这些做得好的小区,其实都是责任落实到了人,有人每天,或者一星期,进行监督、指导,居民自然也会重视起来。比如上海,其实在推广时每个点位上几乎也配了固定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后续的监管最关键。”曹勐琦说,接下来杭州会加大入户精细宣传、现场分类投放环节的监督管理。
与垃圾分类打交道多年的杭州物尽其用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黄毅,也赞同曹勐琦的说法。此外,他认为,垃圾分类在实施推广过程中,也需要“铁手腕”与“因地制宜”相互结合。要考虑到设点区域内小区、办公楼、学校等的差异性,并结合区域内人口情况、设施设备、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定制不同的垃圾分类方案。同时辅以考察、奖惩制度,逐步进行推广。
社会评论员方扬帆认为,垃圾分类虽然过程比较困难、甚至不乐观,但仍要去做,未来才可期。
“目前垃圾分类的困境,是市民缺乏动力。许多人也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大家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方扬帆认为在实施垃圾分类时需要“软硬兼施”,过软或过硬,都可能适得其反。同时,他还提到,“要提高国民的素质,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毕竟城市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垃圾分类也是。”
另据了解,杭州目前其实对垃圾清运已有严格规定,绿车只能收运绿桶里的垃圾,黄车只能收运黄桶垃圾,两车分开进小区收运垃圾。
但如果小区本身就没有做好垃圾分类,即便清运单位按照桶的颜色分类清运,也还是达不到垃圾分类利用的效果。
市环境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说,天子岭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会对小区里收运来的绿桶垃圾进行二次人工分拣,筛除易对机器造成损伤的杂物,而黄桶的垃圾则会优先运往九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但因垃圾焚烧厂的处置能力有限,超出负荷量的垃圾只能被运往天子岭进行无害化填埋。
曹勐琦表示,根据目前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小区、企业等如果在多次警告后仍未做出垃圾分类整改的,它的垃圾就会被拒运。目前杭州已经对垃圾分类不规范的26家小区、单位开出过“垃圾拒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