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昨天这场雨是梅雨的前奏吗? 并不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6-11 07:15   

都市快报 记者 钱卓君 沈丽

昨天下午,西湖边,阵雨过后,刚在集贤亭避雨的游客,继续走出来合影游玩。 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

昨天下午,我们好好领教了一下何为强对流天气。先是风急雨猛,有些地方还有雷声隆隆,然后还完美演绎了什么叫“阵雨隔牛背”。读者在本报官微下留言说“刚刚的暴雨,最让我哭笑不得的就是车子就在10米外,我过不去”“要说这个对流有多恐怖,我冒着大雨从江锦路钱江路的隧道下去,四五百米出口出来地上是干的,没有雨……”

昨晚八点,我从城北一路开车回城南,一路经历了“天是晴的”“高架浇水吗车窗怎么湿了”“啊下雨了”“哇怎么这么大的雨”四种天气状况,到家的时候,雨下得不但路面积水,屋檐下全部是跳广场舞跳了一半来躲雨的人,可见这雨来得有多突然。更搞笑的是,等车子停好了,雨也停了。

虽然有些闷热 但还是要珍惜本周的天气

不过这么调皮的强对流天气,今天就没有了。杭州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今天、明天多云到阴,今天东北风3-4级阵风5级,白天最高气温30℃,早晨最低气温22℃。算算日子,这场雨是否预示着梅雨季节的开端呢?杭州市气象台说,并没有。

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杭州6月中旬往往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梅雨天气。目前看,本周天气形势条件较差,还不具备入梅的气象条件。“梅雨”是指初夏时节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其间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频繁出现,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谓之“霉雨”;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又称为“梅雨”。

形成梅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有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目前看来,负责高温的副热带高压倒是基本到位了,可惜暖湿气流强度不足,最掉链子的是冷空气,由于东亚大槽存在破坏了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导致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无法有效输送过来。这么一来,冷热不能充分交汇,下雨也就只能有一搭没一搭了。

杭州市气象台预计,本市本周晴多雨少,主要的降雨时间为13日,主城区小雨为主,南部的淳安、建德雨量会比较大,其他时间都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方面,14日(周五)以前,杭州的最高气温在30℃上下,周末(15-16日)气温有所升高,最高会达到32℃,最低气温在20℃上下。

也就是说,本周湿度很大,人体感觉闷热,和梅雨季节的难受程度差不了多少,只是雨水没那么多而已。可能,比比即将来到的酷暑高温,这样的天气,也已经是老天的仁慈?

饭小美昨天开张

这个餐厅不一般

昨天这场雨突如其来,但滨江有一场热烈的派对却是酝酿许久。

与其说昨天晚上这场派对,是一个餐厅的开业仪式,不如说,这是一次创意汇集的聚会。由电商品牌二十四季创办的线下体验空间——饭小美在滨江宝龙城五楼开幕,主创者朱建特别强调,这是一个空间。

门口看上去很萌的“饭小美”三个字,出自王左中右,是微博上著名的字创意作者。

当你踏入空间,你就会发现侧面墙上赫然出现了一对门神,这出自台湾地区创意设计师蒋友柏之手,正面墙上的灯光装置艺术“美”也是他的作品。

餐厅正中是一棵松树,以生铁、苔藓、松树构成,向上延展,好像支撑住了整个空间。这是一件来自苏州室内设计师庞喜的作品,专门为饭小美打造。

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接待区、外婆家的设计师沈雷是这个餐厅的设计师。他在一角搭建了一座亭子,这个亭子的原型是四川青城山的一座雨亭,在他的想象里,这就是一座长满苔藓,绿到发光,不断滴水的亭子。放在饭小美,亭子就是一个安静的包厢,人们在亭子下交杯换盏,瞬间与世隔绝。

沈雷说,自己做这个餐厅,是希望空间被填满的。这也是餐厅主创者的想法。

音乐填满。上海音乐人、吉他手汪文伟为饭小美定制了背景音乐,他选择了北欧的新爵士和新古典音乐,在晚餐与夜宵时段,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前舌头乐队鼓手文烽,则将自己的音乐喜好融入带着咖啡香气的下午时分。昨天晚上,他们还在餐厅一层的顶楼广场上,来了一场小型氛围音乐的演奏会。

艺术也是一种填充方式。墙上挂着一幅曾宓的大字“神”,这堵墙以后将会是杭州城中著名画廊金彩画廊的一个延伸。如果挂着的作品让你心动,也可以直接带回家。

餐厅今天正式开业,与美食一起起航的,还有各种艺文类活动,比如作家餐桌、小型画展等等。

在这样文艺的空间里,可以吃什么?也许反差甚大。

来自湖南吉首的烤串、来自浙江开化的白腊肉、来自安吉的臭豆腐,钱塘江的鱼、临安山里的鸡……甚至从配料的土菜油、辣椒等都直接原产地采购。在这么文艺的空间,必须得说:接地气!

主创团队用了十六字总结饭小美的食物:县城食材,都市料理,平民美食,好吃不贵。这些食材的寻找与开发,也是二十四季电商平台创立以来的积累。饭小美也是平台的一次色香味俱全的线下展示,消费者对食材感兴趣,可以通过会员配送等方式带回家。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钱卓君 沈丽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