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老中青三代人的小营故事——浅浅小巷精神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6-05 08:59   

从一件小事到一支队伍

“标兵”之路越走越有底气

我们寻访的青年一代小营人,是不到半年前刚“接棒”卫生工作的第八代卫生委员朱凌翔。早晨8时,他就带着我们开始了一天的例行工作——巡查社区卫生状况。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仅有0.29平方公里的小营巷社区,走完一圈需要经过8条巷子、检查13个无人垃圾房、保障3600多户共106600位居民的生活环境……这样的工作,朱凌翔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

一个半小时后,这位90后年轻人才有空停下来与我们说起和这条巷子的渊源。

2017年11月,朱凌翔结束了过去从事的社区帮扶工作,成为小营巷第八代卫生委员。上岗的前一天,他失眠了。“听说过、向往过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但从没想过这个担子会落到自己肩上。”

第二天一早,朱凌翔准时到岗。除了完成卫生委员的例行工作外,他还给自己增加了一项任务:拜访巷子里的老居民,他们是小营巷卫生工作的传承者、见证者。

在60多岁的社区居民吴妈家里,朱凌翔看到她悉心养着数条金鱼。吴妈告诉她,小营巷的前辈们习惯在水缸里养金鱼,在那个没有杀虫剂的年代里,金鱼就是孑孓和蚊虫的“天敌”,自己将这一传统保留至今,夏天到了,家里的蚊虫一直很少。

这个细节,给了朱凌翔极大的触动。“我作为卫生委员,我有义务传承和推广这些民间的智慧。”

几年前,小营巷社区率先成为了杭州“垃圾不落地”试点——不设垃圾桶。这在有着3600多户居民的小营巷社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

小营巷社区内,除了居民生活区外,还有医院、酒店、写字楼、文保单位。不同性质的区域,管理垃圾的方式、物业公司都不相同。如何让不同区块的垃圾回收工作都符合社区管理规定?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学设计出身的朱凌翔画了一张“小营巷社区环境卫生区域图”,把物业环卫区域、景区环卫区域、道路环卫区域等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现在,这张实用的地图分发到了每位社区工作人员手上,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也就随时随地都有人监督了。

2017年,小营巷社区还启动了垃圾不落地3.0版——“333敲门行动”,社区联合居民、志愿者、物业,建立垃圾袋使用约定、分类约定、配合时间约定,并开展一系列垃圾分类行动。这一全新的垃圾回收模式,填补了院落式垃圾分类不落地的空白。目前,社区垃圾的分类率保持在80%以上,实现了垃圾减量。

令朱凌翔感到欣慰的是,自从与垃圾这件小事“杠”上之后,环保理念也在小营巷社区深入人心。“小营巷是全国的‘卫生红旗’,我一定会让这面红旗继续飘扬。”他告诉记者,如今,许许多多的小营人,都自愿加入了爱国卫生的光荣队伍。

小营巷的这条爱国卫生运动“标兵”之路,走得越来越有底气了。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宁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