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陈前虎:
我觉得延安路沿线,应该以人为主
实行车让人而非人让车
大家作为使用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那么,延安路凤起路口的斑马线消失到底合不合理?人行地道岔口太多、指示牌不清以及缺少上下电梯及直梯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昨天,快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陈前虎,他表达了他的看法。
“文章里描述的路太绕了,我还没看完也感觉已绕晕了。”陈前虎说,网友的留言他都看了,从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中,能看出大家确实有很多不满,既然大家不满意,那一定存在着诸多不合理。
陈前虎说,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让人车分离,也不管是采用“人让车”还是采用“车让人”都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如果需要人让车,就应该为行人设计更为便捷的通行道路,而不是让行人绕晕。”
“再说,我觉得延安路沿线,应该以人为主,实行车让人而非人让车。” 陈前虎说,他觉得让斑马线消失的做法,在延安路凤起路口不可取。
一个原因是,延安路凤起路口地段是杭州的市中心,是杭州最为繁华的地段,有很多商业综合体,限制人在地面上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会限制附近的商业发展和流通,“市中心的路是留给人的而不是留给车的。”
他举例,新加坡会对汽车征收拥堵费和用车费,用车费会随着车进入市中心而不断提高,“一方面鼓励公共交通进出,另一方面通过税费等经济杠杆抑制小汽车出入市中心地区。”
另一个原因是,延安路靠近西湖风景区,“西湖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要来西湖旅游,在西湖附近过马路,即便不能走地面,也应该过天桥,让行人满目都是风景,而不是进入半封闭的地下通道。”
由于现在已经采用人行地道通行,陈前虎建议,如果不能做出颠覆性的改变,就应该遵照“简单、便捷、安全、舒适”的原则,尝试进行精细调整。
比如,应该站在“陌生人视角”来设置标识牌。由于这个人行地道兼具乘坐地铁和过马路两个功能,一个人所站的位置不同、目的地不同,那么标识牌对他的意义就不一样,应该多个角度考虑,在不同位置设置不一样的标识牌,而非模式化。
老人、婴儿、残障人士则更是需要重视的人群,应该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设想自己坐着轮椅,想顺畅通过这个路口,那么,该怎么设置就很清楚了。”
地铁、交警昨日展开讨论
实地勘察后会给出解决方案
昨日,快报报道出来后,市地铁集团立刻采取措施。市地铁集团运管中心主任黄迅说,“看到大家的意见后,市地铁集团非常重视,运营单位到现场把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讨论解决方案。”
黄迅说,市地铁集团会尽快优化通道内的导向系统。比如,设置更清晰的标牌、地贴,在岔口增加墙贴、指示牌等,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孩儿巷、武林路等加强导引。
随后,记者联系到市交警下城大队。
下城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警支队已经组织道路秩序处、下城交警大队,近日将和市地铁集团一起对该人行地道进行实地勘察,会进一步强化地下引导系统,便于路人辨识。
对目前仍在路面穿行,不走人行地道的行人,会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劝导,让大家通过人行地道通行。
同时,在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前,还是希望大家通过人行地道通行,通行时,注意观察现有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