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活
让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在浙江,大运河文化遗产数量多、分量重,共有11个河段、13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别占全部遗产段和遗产点的15%和22%。但是,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依然存在着文化遗产保护压力较大、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让大运河真正“活”起来?这是嘉宾热议的话题之一。
身为大学教授,范周一直倡导青年在大运河传承和保护中发挥作用。“未来,大运河的建设发展必然会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我们应该鼓励沿线高校的大学生做大运河的设计者、维护者。高校也应该把大运河的传承和保护纳入学生的通识教育中,把自己的产学研与大运河文化带有机结合在一起。”
大运河南北贯通,穿越多个自然地带、文化带,李栓科认为,这一自然特征赋予了大运河天生的文旅融合优势。“目前,大运河旅游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形式多样、分级分类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们体验大运河从南到北的文化差异、风土人情。”
2021年,一座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落户扬州。慕名而来的朱宇红希望,“运博会”期间能够学习、借鉴扬州保护大运河的经验,充分挖掘江南大运河文化。目前,嘉兴正在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朱宇红认为,这一国家战略必然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个整体的行动,我很期待大运河沿线兄弟地市一起努力,共同传承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