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我·30年代】杨沫的人生,在1933年转了个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5-04 08:11   

在排列整齐的档案架上,陵园宣教科科长沙勇军拿出了一个牛皮纸的硬纸盒,里面只有五张泛黄的资料。其中年份最早的一张是写于1951年的“扬州市烈属调查登记表”,上面写着:许晴,牺牲年龄28岁,入伍于1933年5月,牺牲时任职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记者也找到了许晴的名字。

1940年10月,许晴随刘少奇同志到达盐城;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许晴成为新四军文艺干部;1941年7月24日凌晨,因日寇突然袭击,他在掩护战友突围时壮烈牺牲。

许晴在“鲁艺”时,曾创作过一首《中华民族好儿郎》的歌,歌中是这样唱的:“春天的太阳放彩光,胜利的歌声响四方!我们是中华民族好儿女,千锤百炼已成钢。从不怕千难和万险,坚持抗战在敌后方。”

老鬼说,他从小就能感受到母亲对许晴的怀念。许多年过去之后,老鬼也发现母亲总是把许晴的相片保存在相册里,晚年还重印过。“可以说,许晴对母亲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两代“林道静”因《青春之歌》紧紧相拥

对浙江歌舞剧院首席歌唱家郑培钦来说,2018年3月19日的夜晚,令她格外难忘。

这一晚,在北京新清华学堂,由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交响乐团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青春之歌》,亮相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郑培钦,正是女主角林道静的扮演者。

郑培钦唱功了得,但那一天的演出,让郑培钦感到了压力。因为,60年前,在电影《青春之歌》中饰演“第一代”林道静的知名电影艺术家谢芳,将要到场观看。

其实在歌剧《青春之歌》开排时,她非常忐忑,但在反复地揣摩作品与原著,在与主创团队一起不断地打磨、精修之后,她感到自己与林道静之间的距离在缩小。

磨练令人坚强。当年为了理想而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洪流中的青年,有谁不是在跨越了无数障碍后,成为了坚强的战士?

那一晚的演出无疑是成功的,而有一个细节,让郑培钦印象极为深刻。谢幕时,腿脚不太好的谢芳,在他人的搀扶下上台,“在后台的时候,她也哼唱起我们歌剧里的唱段。这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上台后,谢芳说:“1959年,我参与拍摄电影《青春之歌》,现在我84岁了。整整60年的岁月,人们非但没有遗忘这部作品,反而出了一部民族歌剧,这再次证明了《青春之歌》这样热血励志的故事,一定会永垂不朽。”

两代“林道静”,在那一刻,因《青春之歌》紧紧相拥。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郑海云
返回
而探监时,许晴为了写东西,托杨沫带些铅笔。钱报记者联系到杨沫的儿子老鬼,他说,自己对母亲的回忆,都写进了《我的母亲杨沫》。1933年的一次聚会,改变了杨沫的一生《青春之歌》有一个特殊的版本:茅盾的眉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