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殷军领
你好 钱塘新区!
昨天,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迎来重要一次升级,从此这块规划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钱塘新区。
为什么要设立钱塘新区,钱塘新区是什么性质,准备如何建设,未来又会怎样?这一连串疑问,想必不只萦绕在钱塘新区106万居民的脑海,杭州980.6万人也都很想知道。
前段时间,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朱李鸣团队,对如何加快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
昨天,我们也采访了朱李鸣,来听听他对杭州钱塘新区的专业解读。
为什么叫钱塘新区?
说起“钱塘新区”,其实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至少在年初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它的名字还是叫“江东新区”。和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并称浙江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四大高能级平台。
但不巧的是,这个名字并不是杭州专属。省内宁波有江东区,省外海口市有个一模一样的江东新区。
为什么最终定“钱塘新区”,我们不太清楚,但确实也想不出比这个名称更合适的了。因为钱塘二字,与杭州来说太厚重了。
早在公元前222年,秦国便在今杭州地置钱唐县;柳永一句“钱塘自古繁华”,更是让“钱塘”一名家喻户晓。
大江东和下沙,因钱塘江而生成,今天,又携手把钱塘江揽入怀中,跨江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钱塘新区是经济区划
不是行政区划
昨天下午钱塘新区批复文件发布后,杭州人的朋友圈,有很多“杭州第十一区来了”的欢呼。
有的人认为,钱塘新区和2017年批复成立的“临安区”一样,是行政区划新区。其实不是,朱李鸣说,钱塘新区是一个经济区划意义上的新区。
因此,钱塘新区所承担的任务,是高效发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在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经济区划意义上的新区,经过发展升格,是有可能变成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新区的,就像高新区(滨江)一样。不过钱塘新区的下一个目标,是先成为“国家级新区”。
批复文件中还说,钱塘新区要保持原有3块国家级牌子(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什么意思呢?
朱李鸣认为,保留3块国家级牌子,意思是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两地所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在整合成一个主体后,按照“就高、就惠”原则,在钱塘新区内继续保留。
据我们了解,未来钱塘新区将挂“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的牌子。
钱塘新区距离国家级新区
还有多远?
争创国家级新区,钱塘新区早有谋划。
杭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杭州主城区要完成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合,条件成熟后争创国家级新区。
现在钱塘新区距离国家级新区还有多远?
朱李鸣说,根据目前情况来看,钱塘新区基本满足国家级新区的条件。
比如规划控制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符合“初期土地规模原则上应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的要求。
地区生产总值(GDP)方面,2018年钱塘新区达到1015亿元,符合“拟设立的新区申报年度前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原则上应在1000亿元以上”的要求。
财政收入方面,2018年钱塘新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亿元。2019年预计将达到122.8亿元,同比增长6.7%,基本符合“地方财政收入原则上应在150亿元以上”的要求。
另外,2018年钱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924亿元,符合“地区工业总产值原则上应在2000亿元以上”的要求。
“但城市功能项目布局、产业布局、小城镇和村庄布局比较散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难以获得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的落地支撑。”朱李鸣因此建议,在新区建设中要注重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通过“小镇”化改造促进人产城融合。
重点引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弥补顶级平台院所不足短板。
统筹谋划地铁8号线西沿线和“杭州大江东—滨海新区—杭州湾新区”轨道交通沿湾北线,加快推进高铁江东站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依托萧山国际机场,统筹推进海陆空交通枢纽体系建设,不断强化钱塘新区在环杭州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
钱塘新区应进一步明确
四大战略定位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钱塘新区的未来,要打造成什么样?
批复文件指出,钱塘新区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域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这个目标比较宏大,朱李鸣建议,钱塘新区要进一步明确定位。
“钱塘新区承担着未来创建国家级新区的重任,从现有国家级新区设立经验来看,要升格成为国家级新区,必须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目前来看,钱塘新区的战略定位还不是太清晰。”
朱李鸣建议,钱塘新区要在契合现阶段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把握未来发展动向,进一步明确四大战略定位。
重点探索“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路径与模式,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智能+”示范区。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
充分发挥新区在杭嘉绍甬一体化双向对接推进中的辐射作用,积极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高能级科创和产业平台,率先实现全方位接轨上海,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前沿地。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高端制造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建成大湾区核心区,打造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