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这些年,杭州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软硬件、生活快消产品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连带着出现了大量设计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洛可可一定要来。”张明吉说,如今他已是洛可可杭州的负责人,管理着30多人的团队,来自全国各地。
2016年初,初到杭州的洛可可开启了与阿里巴巴的第一个合作——和菜鸟物流打造国内第一款无人配送物流机器人小G,这个产品前后打磨花了一年时间。
“设计不仅仅是画图而已。”张明吉讲了一个故事:2016年,菜鸟小G被推选为标杆产品要接受G20各国领导参观,那时产品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样机制作加调试只剩3周时间,洛可可的结构总监和设计总监直接从公司消失了3周,与阿里的工程师们吃住在工厂。后来,这批人回忆说:“小G我至少装配了150次,一开始需要1小时,后来只用5分钟。一闭眼,梦里全是软硬件。”
杭州文创产业活力居全国首位
提到纽约SOHO区,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光鲜和艺术气息。在半个世纪前,艺术家们发现并来到了这里,因为这里的工厂和仓库租金低廉,空间宽敞,刚好适合艺术创作。慢慢的,这地方成了全球文创园的先锋。
这也是杭州众多文创园发展的路径。2002年,美国DI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杜雨波回国创业,在杭州化纤厂的工业遗存上改造出了LOFT49。后来,这里陆续迎来了一批艺术家和艺术青年。
就这样,杭州的第一个文创园诞生,只不过那时杭州还没有文创园的说法。直到2007年,杭州首次提出“文创产业” 这一概念。2010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杭州定位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被国家层面明确定位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杭州文创园区等平台展现出强有力的集聚效应,有效推动了全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杭州市文创办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杭州有1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全国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年,杭州也通过制定各项政策,积极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先后引进了余华、麦家、蔡志忠、朱德庸、郎朗等30余位文化名人,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蒋胜男等107位知名网络作家。2017年,中国网络作家前5名中,就有3人常驻杭州。
这些人的到来,也加速了杭州文创产业的发展。2007-2017年的十年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从432亿元增长到3041亿元,文创产业占GDP比重从10.5%增长到24.2%,已经达到了世界创意产业先进城市水平。
另外,杭州现有规上文创企业2742家,上市文创企业34家,约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1/5强,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100家,约占全市挂牌总量的1/3强。像这些年崛起的大船文化就是其中代表,通过整合全球优质演艺资源,他们既把优质演出和文化娱乐活动带到杭州,又将国内的畅销书改编成舞台剧,输出到全国各地。
去年,标准城市研究院排行显示,杭州文创产业活力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