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记者 金洁珺)
2018“最美浙江人·青春领袖”颁奖现场。本报记者 曹杨 牟嘉 董庆鹏/摄
有人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回看这本书时,也许有人会感慨它装订的简陋,纸张的泛黄,然而也有一群人,他们翻看这本书时,脸上会洋溢着骄傲,因为书上浸透着汗水和梦想,书写着奋斗和希望。
昨天,由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和省教育厅指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钱江晚报承办的“最美浙江人——2018青春领袖”颁奖典礼在杭州举办。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群充满激情、敢想敢干的青年人。他们中有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羽毛球运动员,有凭借科技创新打破国际垄断的青年才俊,有在乡村小学里守着六个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还有放弃都市高薪,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
他们平凡,也不平凡,他们正如今年的主题所说的那样:“青春践初心·奋斗显担当”。
青春要有激情梦想,更要脚踏实地地“死磕”
陈小兵,是永高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的副主任,他的“青春领袖”颁奖词有这样一句话;“小兵成能手,大国有工匠。”
17岁读技校,19岁成为台州市首席技师,20岁被母校聘请为老师,25岁成为浙江省首席技师,27岁取得高级技师证……这样看来,陈小兵的成名真的很早。你也许会说可能他天资聪颖,然而看着陈小兵的手掌,那泛黄的一层层厚厚的老茧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他的少年成名都是靠做出来的。
读书时,他可以一天13个小时,除了吃饭上课,把自己钉牢在工作台,苦练钳工技术;工作时,他不仅敢想,也敢干,4米高工字梁徒手爬上爬下,说来就来;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酷暑天里,和团队一起呆在地下室三个月。“我想我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选择这个行业是我自己喜欢,我会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把自己技术提得越来越高,也带动身边人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
嘉兴秀洲区公安分局情报信息大队的大队长夏斌说,自己一年差不多要用掉十瓶眼药水。夏斌的工作里,视频侦查是很重要的一块。
坐在电脑前,对着监控视频画面,反复比对,查找线索,是夏斌工作的常态。他说自己最长的一次是在电脑前看了8天7夜,监控画面是每一帧每一帧地看,深怕漏掉转瞬即逝的一个细节线索,有人问他,看画面枯燥吗?夏斌说,不觉得,看监控,就像是看无声电影。
除了眼药水,在办公桌上,陪着夏斌的还有本《光学影视》,一得空,他就会翻阅。他说:“只有给自己充足了电,跟嫌疑人交手时才能有胜算。”
有燃烧自己的热血,还有温暖别人的温度
2013年12月,对于林晓骥来说,是个特殊的起点。
在这之前,他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血液肿瘤科医生,每天想的都是提高医技,治病救人!
而那年6月,父亲的去世让林晓骥意识到,那些快走到生命终点的癌症晚期患者,除了生理的治疗,还应该有心理的治愈。对这群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成为林晓骥的奋斗目标。
林晓骥成立了37℃生命支持服务队,为肿瘤患者守护生命尽头的那份宁静。他和他的团队曾为一名从未上过大学的癌症晚期病人圆了“大学梦”。“带着他去参观了我们温州医科大学的校园,蹭了堂我主讲的课,然后,再带他去挤了学校的食堂,最后我们一起坐在校园的草地上谈天说地。”林晓骥说,这位病人后来谢谢了他们团队的用心。志愿者团队成立后的5年时间,林晓骥就这样守护了300余名患者安详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我想青春路上当然要奋斗,要敢于担当,也应该有情怀,有温度。”林晓骥说。
在四川昭觉、在贵州湄潭、在云南景东、在贵州台江……每年夏天,总有一批优秀的浙大学子奔赴这些中西部贫困地区。他们来到那里的中小学,和那里的孩子们度过一年的支教时光。
这其实是个不容易的选择。这群学子是浙大成绩优异的天之骄子,他们是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奋斗路上,继续往前冲,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先停一停。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就是我们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的口号。也是我选择加入的理由。”刚从贵州台江支教回来的志愿者陈瑞雪说。
自1999年成立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以来,20年间,共派出了20批226名志愿者,先后任教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近20所中小学,教导学生近10000人,授课课时近30万小时,累计筹募爱心款项300余万元、爱心物资价值1100余万元,帮助学生6000余人次,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余个。
获奖名单:
“最美浙江人——2018青春领袖”:姜丽娟、陈小兵、张玲玲、黄雅琼、郑思维“雅思组合”(团体)、孙晓云、林晓骥、夏斌、傅忆文、夏峰、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体)。
“最美浙江人——2018青春领袖”个人(团体)提名奖:陈雯、黄亦禧、宁波“清源行动”志愿服务团队(团体)、石琳、谭玉娇、姚国友、张维加、章晶晶、仉元旭、周功斌